前言 1
概述 5
第一章 清代以前建置 8
第一节 早期政权组织 9
第二节 唐代建置 10
一、渤海都督府 10
二、黑水都督府 13
三、室韦都督府 14
第三节 辽代建置 15
一、东丹国 16
二、东京道 17
三、上京道 18
第四节 金代建置 19
一、上京路 20
二、北京路属下泰州 22
三、东夏国 22
第五节 元代建置 23
一、开元路 24
二、水达达路 25
第六节 明代建置 26
一、奴儿干都司 26
二、卫所 27
第二章 清代政权机构 29
第一节 宁古塔将军衙门 31
一、机构及职掌 31
二、历任将军 32
三、辖区内建置 33
第二节 黑龙江将军衙门 39
一、机构及职掌 39
二、历任将军 43
三、辖区内建置 50
第三节 黑龙江行省公署 59
一、机构及职掌 59
二、行政官员 64
三、所辖地方政权 67
第四节 施政概要 72
一、政治统治 72
二、对外政策 74
三、经济开发 75
四、教育文化 77
第三章 中华民国前期政权 79
第一节 黑龙江省都督府 81
一、机构及职掌 81
二、行政官员 84
第二节 黑龙江省行政公署 86
一、机构及职掌 86
二、行政官员 89
第三节 黑龙江省巡按使公署 91
一、机构及职掌 91
二、行政官员 93
第四节 黑龙江省省长公署 95
一、机构及职掌 95
二、行政官员 98
第五节 黑龙江省政府 102
一、机构及职掌 102
二、行政官员 105
第六节 道尹公署与县公署 110
一、省以下地方建制沿革 110
二、道尹公署(观察使公署) 115
三、县知事公署(县政府) 116
第七节 黑龙江省议会 118
一、设置沿革 118
二、机构及职掌 119
三、议员选举 119
四、议长、副议长 120
第八节 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 120
一、机构及职掌 120
二、行政官员 125
第九节 施政概要 127
一、军阀独裁统治 127
二、维护国家主权 128
三、移民招垦与实业开发 130
四、文化教育 132
第四章 东北沦陷时期伪政权 134
第一节 伪黑龙江省公署 136
一、机构及职掌 137
二、伪行政官员 140
第二节 伪北满(东省)特别区公署 141
一、机构及职掌 142
二、伪行政长官 143
第三节 伪哈尔滨特别市公署 144
一、机构及职掌 145
二、伪市长 148
第四节 伪龙江、滨江、三江、黑河四省公署 148
一、伪龙江省公署 149
二、伪滨江省公署 153
三、伪三江省公署 157
四、伪黑河省公署 160
第五节 伪牡丹江、北安、东安三省公署 163
一、伪牡丹江省公署 164
二、伪北安省公署 166
三、伪东安省公署 168
第六节 伪东满总省公署与伪东满省公署 170
一、伪东满总省公署 171
二、伪东满省公署 173
第七节 伪司法审判与检察机关 176
一、伪审判机关 178
二、伪检察机关 181
第八节 伪市县旗公署 184
一、伪市政权机关 186
二、伪县政权机关 188
三、伪旗政权机关 189
第九节 施政概要 190
一、政治压迫 190
二、经济掠夺 194
三、思想毒化 200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政权 203
第一节 民主政权建立前的临时政权 206
一、地方治安维持会 206
二、苏联军事管制机关及行政机关 207
三、国民政府所辖地方政权机关 208
第二节 黑龙江省政府 210
一、机构及职掌 211
二、主要行政人员 215
第三节 嫩江省政府 218
一、机构及职掌 219
二、主要行政人员 224
第四节 黑龙江嫩江联合省政府 226
一、机构及职掌 227
二、主要行政人员 228
第五节 松江省政府 229
一、机构及职掌 230
二、主要行政人员 233
第六节 合江省政府 236
一、机构及职掌 237
二、主要行政人员 239
第七节 绥宁省政府、牡丹江专署、牡丹江省政府 242
一、机构及职掌 243
二、主要行政人员 243
第八节 哈尔滨特别市政府 245
一、机构及职掌 246
二、主要行政人员 249
第九节 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和临时参议会 252
一、黑龙江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黑龙江省临时参议会 252
二、合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253
三、绥宁省首届临时参议会 253
四、松江省人民代表大会 254
五、嫩江省临时参议会 255
六、哈尔滨市临时参议会 255
七、黑嫩省临时参议会 256
第十节 市县(旗)及区村(街)政权 256
一、省以下地方建制沿革 256
二、市民主政府 263
三、县(旗)民主政府 264
四、区村(街)民主政权 266
第十一节 施政概要 267
一、建立和巩固民主政权 267
二、协助部队清剿土匪 272
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276
四、支援解放战争前线 283
五、恢复和发展经济 287
六、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301
七、改善人民生活 304
概述 311
第一章 两省一市人民政府 315
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职掌 315
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315
二、松江省人民政府 325
三、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330
第二节 主要行政人员 332
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332
二、松江省人民政府 338
三、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345
第三节 所辖各级人民政府 347
一、省以下地方建制沿革 347
二、市人民政府 348
三、县(旗)人民政府 351
四、区镇村街人民政府 352
第四节 施政纪略 354
一、全面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54
二、发展文教卫生事业 362
三、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368
四、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371
第二章 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 379
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职掌 379
一、省人民委员会 379
二、工作部门 382
三、派出机关 398
四、驻外机构 400
第二节 主要行政人员 402
一、省长(主席)、副省长(副主席) 402
二、省人民委员会委员 405
三、秘书长及各部门首长 409
四、市长、专员 413
第三节 所辖各级人民委员会 415
一、省以下地方建制沿革 415
二、市(特区)人民委员会 418
三、县(旗)人民委员会 426
四、乡(镇)人民委员会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429
第四节 施政纪略 431
一、社会主义改造 431
二、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 438
三、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449
四、调整国民经济 453
第三章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 464
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职掌 465
一、省革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465
二、工作部门 468
三、派出机构 482
四、驻外机构 483
第二节 主要行政人员 483
一、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483
二、省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 487
三、秘书长及各部(办)主任 491
四、其他部门行政首长 492
五、地区(特区、盟)、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和行政公署专员 496
第三节 所辖各级革命委员会 498
一、省以下地方建制沿革 498
二、地区(特区、盟)、市革命委员会 500
三、县(旗)革命委员会 502
四、人民公社(镇)革命委员会 504
第四节 施政纪略 506
一、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 506
二、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工作 512
三、干部下放劳动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20
四、战备工作 525
五、国民经济建设 529
第四章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548
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职掌 549
一、省人民政府 549
二、工作部门 551
三、派出机关 569
四、驻外机构 572
第二节 主要行政人员 573
一、省长、副省长 573
二、秘书长及各部门首长 574
三、市长、专员 580
第三节 所辖各级人民政府 581
一、省以下地方建制沿革 581
二、市人民政府 584
三、县人民政府 588
四、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 589
第四节 施政纪略 591
一、调整国民经济 591
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598
三、国民经济建设 609
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622
五、民主法制建设 631
六、政府机关自身建设 635
附 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人简历 643
于克 643
于杰 644
于天放 645
于毅夫 646
卫之民 647
王军 648
王钊 649
王一伦 650
王光伟 651
王连铮 652
王金籽 653
王金陵 653
王逢源 654
王维之 655
王梓木 656
王清正 657
王路明 658
王操犁 659
车向忱 660
冯仲云 661
关舟 663
孙子源 664
孙西歧 665
刘潜 666
刘光涛 666
刘仲藜 667
刘成栋 668
刘思聪 669
朱其文 670
吕其恩 670
杜光预 672
任仲夷 673
安振东 674
陈雷 674
陈大凡 675
陈剑飞 677
杨英杰 678
杨和亭 679
杨易辰 679
李瑞 681
李延禄 682
李范五 683
何首伦 684
汪家道 656
张冲 686
张世军 687
张林池 688
张静之 689
范子文 690
范式人 691
欧阳钦 692
赵去非 693
赵德尊 694
侯捷 696
饶斌 696
宫本言 697
顾卓新 698
曹志 699
韩光 699
强晓初 700
鲁光 701
谢邦治 702
解云清 703
靖伯文 704
潘复生 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