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概述 1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1
一、什么是社会学 1
二、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5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8
一、教育社会学的萌芽 8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化 12
三、教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化 14
四、教育社会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7
五、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概况 21
第三节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方法和意义 23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23
二、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27
三、学习教育社会学的意义 32
第四节 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 33
一、结构——功能主义 33
二、冲突论 37
三、解释论学派 40
第二章 教育社会功能 44
第一节 教育社会功能概述 44
一、教育社会功能的含义 44
二、教育社会功能的性质 45
三、教育社会功能的内容 48
第二节 教育社会对政治社会的功能 48
一、对政治社会的基本认识 48
二、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 49
三、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50
四、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53
第三节 教育社会对经济社会的功能 55
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55
二、教育对经济的功能 57
三、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58
第四节 教育社会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5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59
二、市场经济对教育社会的影响 61
三、教育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64
第三章 教育社会组织结构 66
第一节 教育社会组织概述 66
一、组织、教育社会组织的内涵 66
二、教育社会组织的相关概念 71
第二节 教育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72
一、教育社会组织成员 72
二、教育社会组织目标 73
三、教育社会组织资产 74
四、教育社会组织文化 76
五、教育社会组织制度 78
六、教育社会组织环境 79
第三节 教育社会组织的结构 80
一、梯层结构 80
二、等级结构 81
三、混合结构 83
第四节 教育社会组织的形态 85
一、模糊的教育社会组织形态 86
二、半固定的教育社会组织形态 86
三、严格的教育社会组织形态 87
四、教育社会组织的现实形态 88
第四章 教育社会制度 97
第一节 教育社会制度概述 97
一、教育社会制度的意义 97
二、教育社会制度的结构要素 98
三、教育社会制度相关概念的关系 101
第二节 教育社会制度的特征与类型 103
一、教育社会制度的特征 103
二、教育社会制度的类型 104
第三节 教育社会制度的形态与功能 107
一、教育社会制度的形态 107
二、教育社会制度的功能 109
三、教育社会制度与政治经济活动 110
第四节 现代教育社会制度的创立及改进 112
一、现代教育社会制度的实质 112
二、现代教育社会制度的内容 113
三、现代教育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115
四、教育社会制度的发展与改进 116
第五节 教育社会制度中的违规表现 116
一、教育管理者的违规 117
二、教师的违规 118
三、学生的违规 118
第五章 教育社会与文化变迁 125
第一节 文化概述 125
一、文化的涵义 125
二、文化的特性 127
三、文化的要素 128
四、文化的类型 133
第二节 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134
一、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134
二、民族文化特点与教育 137
三、文化的传递、传播和教育 140
四、当代文化的传递与教育 142
第三节 网络文化与教育 143
一、网络文化 143
二、网络文化中个体文化的特点 144
三、网络文化对教育的挑战 145
第四节 学校教育文化的主要形态与类型 147
一、观念教育文化 148
二、教师文化 149
三、学生文化 153
四、校园文化 154
第六章 教育社会与学校组织 159
第一节 学校社会组织体系 159
一、社会组织及其类型 159
二、学校社会组织 160
第二节 班级社会组织 164
一、班级社会体系理论 164
二、关于班级社会学的理论 165
三、班集体的理论 167
四、班级的功能 169
第三节 班集体建设中的教师 173
一、教师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职能 173
二、教师的教育权威 176
第七章 教育社会与课程 180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80
一、什么是课程 180
二、课程与社会 182
第二节 课程内容的社会学分析 188
一、分析课程的思想文化原则 189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 191
三、教科书的社会学分析 194
四、学科结构的社会学分析 198
第三节 课程评价的社会学分析 202
一、课程评价概述 202
二、考试的社会学基础 205
第八章 教育社会与物质设施 209
第一节 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性质与功能 209
一、教育社会的物质构成 209
二、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基本特征 210
第二节 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投资与归属 212
一、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产权归属 212
二、教育社会物质设施产权的科学化 216
第九章 教育社会与人口 224
第一节 现代社会与人口变迁 224
一、社会变动与人口变迁 225
二、工业化与人口变迁 228
三、现代化与人口变迁 232
四、中国现代化过程与人口的变动 236
第二节 人口资源与人口素质 238
一、人口资源开发 238
二、人口素质 242
三、我国人口素质状况 246
第三节 人口与教育的关系 247
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248
二、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251
第十章 教育社会与教育机会均等 255
第一节 社会分层与教育 255
一、社会分层的基本内涵及成因 255
二、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258
三、社会分层对教育的影响 261
四、教育社会分层的理论 265
第二节 社会选拔与教育 270
一、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 270
二、社会资源与教育 271
三、学校在社会选拔与分配中的作用 274
四、影响学校选拔与分配的因素 276
五、我国学校在社会选拔与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81
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公平 285
一、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 285
二、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因 287
三、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公平 288
第十一章 教育社会与依法治教 289
第一节 教育法概述 289
一、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289
二、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 293
第二节 依法治教 298
一、依法治教的重要性 298
二、我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 307
三、我国依法治教的特征 312
四、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313
第三节 建立、健全我国法律制度 329
一、构建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 329
二、强化教育行政执法 330
三、完善教育法律监督 331
四、提高全民教育法律素养 333
主要参考文献 335
后记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