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李熙宗 1
绪论 1
第一节 引言:历史与现状 2
一、萌芽发展时期:古代的双重意义修辞研究 3
二、修辞格本位研究时期:20世纪初到80年代 8
三、转型变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以后 11
第二节 内容与结构 14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和意义 17
一、研究方法 17
二、研究思路和意义 18
第一章 汉语双重意义修辞界说 22
第一节 双重意义修辞 22
一、意义和双重意义 25
二、语表意义和字面意义 29
三、语内意义和含意 35
四、语内意义和语表意义的关系 40
第二节 双重意义修辞与歧义 43
一、双重意义修辞和歧义的区别 45
二、双重意义修辞对歧义的利用 52
第三节 双重意义修辞和传统辞格 55
一、辞格研究及其局限 55
二、从传统辞格研究到双重意义修辞研究 56
三、双重意义修辞与传统辞格的关系 57
四、双重意义修辞与传统辞格的不同研究理路 59
第二章 双重意义修辞的内部结构与意义联系 60
第一节 双重意义修辞的形式构成特征 61
一、可分离性 61
二、符号—结构—意义的错综关系 63
三、形式与意义的系联方式 66
第二节 双重意义修辞的意义关联类别 68
一、双重意义修辞的主要类型 69
二、心理旋转理论对双重意义修辞类型的阐释 76
第三节 双重意义修辞的意义对应范式 80
一、双重意义具有跨域性 80
二、双重意义修辞的基本意义对应范式 84
第四节 从典型理论看双重意义修辞系统 99
一、典型理论和递差原则 99
二、双重意义修辞类聚系统 100
第三章 双重意义修辞建构与接受过程 106
第一节 双重意义的建构 106
一、超常的话语启动力 107
二、多重关注的意图指向 110
三、修辞策略与意图指向的关系 111
四、相关话语材料的提取、介入 115
五、关联的建立和意义关系的安排 118
六、认知结果的物化形式和关联点的凸显 121
第二节 双重意义修辞构建的思维映射类型 123
一、具象式映射 124
二、类比式映射 127
三、离析整合式映射 131
第三节 双重意义修辞的接受和推理过程 137
一、双重意义修辞接受的特征 138
二、双重意义修辞的接受推理 143
三、双重意义修辞推理过程的类例分析 148
第四节 双重意义修辞的跨文化接受 160
一、简化语域的制约 165
二、超越汉语系统的新组合 167
第四章 语境与双重意义修辞 169
第一节 国内外语言学界关于语境问题的研究 169
一、国内外主要的语境理论流派 169
二、不同的研究角度 171
第二节 场景、方式与双重意义修辞 173
一、场景 175
二、方式 182
第三节 双重意义修辞中的交际者 185
一、言说者与双重意义修辞 186
二、言说者与接受者的关系与双重意义修辞 191
第五章 双重意义修辞的文化阐释 198
第一节 传统思维方式与双重意义修辞 200
一、“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和双重意义修辞 200
二、辩证思维方式和双重意义修辞 212
第二节 民族心理和双重意义修辞 217
一、中和心理 217
二、趋吉避凶心理 229
三、崇智心理和追新求异的表现 234
结语 244
参考文献 247
后记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