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西方文化初次接触与传入渠道 3
日本列岛的发现 3
步枪的传入 5
步枪的普及 7
西方文化传入的渠道 8
第二章 “东方使徒”沙勿略——天主教初传时代(1549—1552) 14
少年时代 14
巴黎大学求学时代 15
耶稣会的创建 17
到印度传教 19
对日本的憧憬 21
启程赴日本 22
鹿儿岛登陆 24
从平户到山口 26
希望落空 29
重到山口 30
会见大友宗麟与返回印度 32
沙勿略的传教方针及其播下的种子 33
第三章 教会的发展——布教公认时代(15521587) 38
时代背景 38
布教线的伸延 39
织田信长与天主教 41
两条不同的路线 44
神社寺院的破坏 47
巡察使范礼安来日 49
教会改革和布教方针改变 52
有马镇纯的受洗 54
长崎开港与割让 56
教会与贸易 59
第四章 教会的繁荣———布教默认时代(15871614) 62
从织田信长到丰臣秀吉 62
丰臣秀吉与天主教 63
托钵修道会士的来日 66
南蛮热 69
从丰臣秀吉到德川家康 71
教会最盛期 72
天主教大名 75
天主教在日本迅速传播的原因 80
第五章 教会的衰落——布教迫害时代(1614—1640) 83
“圣腓力”号事件 83
庆长大殉教 85
德川幕府的禁教 87
平山常陈事件与元和大殉教 90
殉教与弃教 91
反抗与潜伏 93
第六章 开放与锁国 96
天正遣欧使节团的派遣 96
三浦按针的欧洲科学文化介绍 118
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121
庆长遣欧使节团的派遣 126
岛原起义与锁国 139
第七章 日欧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146
沙勿略及其后继者的日欧文化融合论 146
范礼安的日欧文化融合论和日本人观 149
弗洛伊斯的日欧比较文化论 151
南蛮文化的定义 156
南蛮文化的内容 157
南蛮文化的历史意义 190
排耶稣书的成立 191
第八章 早期的西方文化引进 201
引进西方文化诸原因 201
开辟移植和研究西学的道路 205
西学的引进 207
德川吉宗与西方文化 217
第九章 锁国时代的兰学 224
兰学的产生 224
兰学的普及和发展 234
兰学的统制 250
兰学的镇压 258
第十章 开国时代的洋学 268
开国与洋学 268
大力实施洋学教育 273
军事科学技术的引进 283
走向海外 291
第十一章 西方文化观的确立 297
排斥洋学的攘夷论 297
接受洋学的开国论 301
西方文化观的扩大 307
西方文化观的确立 311
第十二章 明治政府成立与文明开化 321
明治政府成立 321
开国国是的宣布 322
摄取西方文化新体制的建立 324
十三大藩海外视察团的派遣 326
岩仓使节团的派遣 327
雇佣外国人 329
派遣留学生 331
传播西方启蒙思想 332
普及教育与发展文化出版事业 334
人民生活欧化 337
第十三章 近代化的开展与确立 340
政治军事改革 340
法制建设与财政经济改革 342
移植西方货币金融制度 344
移植西方近代生产方式 346
发展交通通讯事业 348
大学的创建与增设 349
近代化的确立 351
第十四章 近代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引进 355
议会和宪法 355
自由教育 359
近代交通 360
文学艺术 364
社会思想 377
基督教(新教)及其文化 382
科学技术 387
人文科学 401
生活方式 407
第十五章 民主和科学的引进 413
战后民主化的实行 413
民主主义政治 417
民主主义教育 421
现代科学技术 425
科学大国的确立 435
第十六章 现代大众文化 437
文学 437
美术 438
音乐 440
电影 441
电视和广播 443
报纸杂志和图书出版 444
体育 445
现代生活 446
终章 第三次开国与现代化的宝贵经验 450
第三次开国 450
现代化的宝贵经验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