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序二 1
引论 1
一、缘起: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与现代中国文化文学 1
二、问题:翻译与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7
三、《新青年》研究与《新青年》翻译研究 12
四、主要概念界定 15
第一章晚清到五四:翻译与身份想像 28
第一节1915年前 33
一、“大变局”与“醒觉”中的翻译 34
二、译者主体意识的初显 46
第二节《新青年》时代 80
一、文化自觉中的“众声翻译 81
二、译者主体意识的凸现 94
第二章翻译语境与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预设 111
第一节身份支援 112
一、留学背景与跨文化视角的形成 114
二、早期译介与现代价值观的确立 128
第二节身份预设 141
一、译者的身份预设 142
二、译者身份的群体认同 154
第三章翻译实践与现代知识分子身份建构的“个体”陈述 168
第一节陈独秀:法兰西文明与“革命者”身份 170
一、法兰西革命与“革命者”身份意识出现 171
二、法兰西文明与“革命者”身份的认证 175
第二节胡适:易卜生主义与“自由者”身份 185
一、“易卜生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想的显现 186
二、“自由主义”思想与“自由者”身份的例证 194
第三节周作人:“弱民族”文学与“研究者”身份 212
一、“弱民族”文学与“研究者”心态的产生 212
二、“哀美”的发现与“研究者”身份的彰显 216
第四章翻译策略与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获取 234
第一节翻译话语优势地位的构建 236
一、《新青年》翻译话语的主导性作用 237
二、《新青年》翻译话语的典范性效能 246
第二节镜中之“我”:翻译话语的权力之争与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获取 253
一、林纾:作为“他者”的存在 255
二、林纾:作为“自我”的发现 261
第五章翻译立场与现代知识分子身份的评价机制 275
第一节“现代人”:在质疑“过去”中定位“现在” 276
一、“过去”、“现在”思想的形成及其“内在理路” 276
二、在翻译“过去”与“未来”中确认“现在” 284
第二节“中国人”:在陈述“西方”中重建“中国” 297
一、“借镜西洋”与“我族中心” 298
二、“回到本土”与“拿来主义” 305
结语 316
主要参考文献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