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1章 物权变动模式的一般理论 6
物权变动若干基本范畴界定 7
物权的含义 7
物权变动的含义及其类型分析 12
物权变动模式的含义及其制度结构 14
物权变动模式的理论框架和相关制度体系 16
现有理论对物权变动模式制度体系的认识 16
物权变动模式的理论体系 16
物权变动模式的边缘性制度安排 20
物权变动模式的制度价值与制度绩效 26
物权变动模式的制度价值及其实现可能 26
物权变动模式的制度绩效 28
利益衡量论的纠偏功能——悖论模式的作用、价值与命运 28
第2章 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研究状况及其评价——中国物权变动模式研究20年历程的路径、反思与创新 30
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研究概况 30
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研究的体制性起点 30
物权变动模式研究若干历史阶段及其主要成果和特征 32
当下的物权变动模式理论和立法概况 42
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3
缺乏对物权变动模式的制度价值和制度绩效问题的科学认识 44
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45
视野过于狭窄,忽视了对现实的应有关注 52
第3章 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抽象透视——逻辑和历史视野下的双重解读 54
从物权到物权变动——物权变动模式与物权之关联性的逻辑考察与结构分析 55
从物之利用到物权——物权的产生及其基本价值理念分析 56
物权的构成要素分析 60
物权变动的基本内涵 61
物权变动模式的结构特征和基本结构体系 65
物权变动模式的结构特征 65
物权变动模式的基本结构与解释路径 66
物权变动模式的结构化分析——以简约型和复杂型两种模式为中心的考察 67
物权观念的两个模型预设 68
物权观念预设在物权变动意义上的制度展开 71
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历史展开——物权观念与物权变动理论历史变迁路径的应然进路与抽象历史分析 82
关于物权观念与物权变动理论历史变迁的说明 82
抽象历史分析方法之说明 83
从古典简约物权到现代复杂物权的抽象历史变迁 83
第4章 物权变动理论的历史透视:各国模式的不同意识流向比较——以法国法、德国法和普通法为中心 86
古典物权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 86
古典静态物权真实样态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 86
古典动态物权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 90
古典物权变动模式的特征总结 94
古典法以来“占有委托”下的物权变动规则及其演进脉络 95
说明:基于合同的物权变动和基于占有委托的物权变动的区分及其在物权变动理论考察中的意义 95
制度观测的理论起点——占有委托制度的产生 95
古典占有委托制度下“善意”的萌动——兼评善意取得起源论 96
罗马法以后的“占有委托”——善意取得的制度形成 99
古典法以来“基于合同”的物权变动规则及其演进脉络 103
罗马时代基于合同的物权变动规则演进的过程化描述:仪式—现实交付—拟制交付 103
观念型交付下的物权基本理论解释 109
罗马—日耳曼—法国法的制度演进路径 111
日耳曼—罗马—德国法的制度演进路径 115
普通法的制度演进路径 118
小结 133
善意取得制度视野下各法系物权变动制度演进之差别 134
第5章 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成因与缺陷 146
从形式到形式主义:物权变动形式主义模式的结构成因、制度表现与思想根源 146
物权变动的逻辑结构与形式主义的关联 147
复杂型物权变动模式的功能解读视角——形式主义与意思主义的生成 148
形式主义的制度表现——物权形式主义与债权形式主义 150
形式主义(formalist)模式的哲学根源和社会根源 153
形式主义模式缺陷的具体分析 156
关于物权变动的逻辑起点:物权与债权的含义 156
形式主义模式下的结构失衡问题 160
形式主义模式的修正及其存在的问题 161
形式主义模式下善意取得制度的处境:局限与尴尬 162
无因性理论的悖论及其成因之逻辑分析 166
德国形式主义无因性理论的法哲学和法社会学分析 170
形式主义模式的成本与绩效分析 172
形式主义模式的“交易安全”性能评价 177
复杂型物权变动模式下公示规则的经济分析 183
形式主义规则的现实基础反思 184
第6章 我国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创新 187
我国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选择 187
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演进历程 187
我国目前理论界对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基本态度及其局限 194
我国未来物权法和民法典的物权变动模式选择:从形式主义到对抗主义 199
我国公示对抗主义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障碍及其克服 201
我国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设计 205
我国物权法上公示对抗主义的模式原理 205
我国对抗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的公示制度体系设计 210
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物权法的传统与超越——代结语 213
参考文献 215
后记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