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我国电力事业的概况 1
第三节 我国当前的城市电力网 1
第二章 城市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3
第一节 220kV降压变电站 3
一次设备 4
二次设备 6
变电站中的建筑物 7
第二节 110kV降压变电站 9
第三节 35kV、10kV配电设备 10
35kV降压变电站 10
10kV配电设备 10
第四节 输电线路 11
220kV输电线路 11
110kV输电线路 12
10kV线路 13
第三章 城市电力网的规划 14
第一节 规划的基本原则 14
规划的指导思想 14
规划的基本原则 15
第二节 规划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17
基本方法 17
规划的基本内容 18
第三节 负荷预测 18
有关负荷计算中专用名词的概念 19
负荷预测的准备工作 20
负荷预测的具体做法 21
第四节 规划城网的电压等级 29
选择电压等级的基本要求 29
电压等级的选择 30
关于20kV中压配电问题 32
第五节 网络规划 33
10kV配电网络 33
110kV网络 35
220kV网络 37
网络布局 39
第六节 变(配)电所布局的规划 41
10kV配电所 41
110kV降压站 42
220kV降压站 44
第七节 输电线路及其走廊 45
对线路走廊的原则要求 45
10kV配电线路 46
110kV送电线路 46
220kV网架线路 47
电缆线路 48
第四章 电力网的计算 54
第一节 电力网基本参数的计算 54
用电负荷元件的基本参数 54
输电线路基本参数 54
变压器基本参数 55
发电机基本参数 56
第二节 简单电力网的基本计算 57
开式网络的计算 57
两端电源供电线路的计算 61
采用网络变换法计算闭式网络 63
第三节 电力系统稳定性概念和基本计算 68
系统静态稳定的基本概念 68
系统动态稳定的基本概念 70
功率特性及其极限值的计算 71
影响稳定性的其它因素 75
系统动态稳定过程的分析 78
第四节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85
电力网络的基本参数 86
形成导纳矩阵的计算机程序 96
第五节 电力网的潮流计算 99
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 99
牛顿-拉夫逊求解法 101
P-Q分解求解法 112
第六节 短路电流计算 130
对称短路电流计算 130
零序网络和存在互感线路的网络矩阵 133
简单不对称故障计算 136
第七节 动力系统元件动态特性及数学模型 140
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140
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 142
原动机调速系统数学模型 143
负荷的数学模型 143
第八节 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计算 145
动态稳定计算用的网络数学模型 146
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148
简化动态稳定计算程序 150
第九节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计算 156
实用计算法 156
功率极限和临界电压的计算 159
静态稳定的小振荡计算法 162
第五章 变电站的主设备 168
第一节 电气主结线 168
主结线的设计原则 168
典型结线方案 168
共用设备的配置 171
变电站实用主结线实例 172
第二节 站用电设备 176
变电站的用电负荷 177
站用变压器的容量 177
站用电结线方式 178
第三节 主设备选择 178
主变压器选择 178
配电设备选择 179
第六章 变电站的设备布置 182
第一节 设备布置的基本要求 182
第二节 设备布置的技术规范 183
第三节 典型单元布置形式 183
10kV,35kV配电布置形式 183
主变压器形式 184
补偿电容器的布置 185
110kV户内配电装置布置 185
220kVGIS配电装置 187
中央控制室的布置 188
电抗器的布置 190
站用变压器的布置 190
第四节 变电站整体布置设计 190
110kV户内型复式外桥结线变电站布置形式 190
220kV户内式GIS设备变电站的布置 197
220kV半GIS设备户内式变电站 204
110kV半户内式枢纽变电站布置 208
110kV地下变电站 209
第五节 关于主变压器的防火 217
主变压器火灾的特点 217
关于主变压器防火方案的比较 218
第七章 防雷和接地 220
第一节 防止设备受雷电直击的保护 220
保护范围的新理论观点 220
保护范围的确定 220
第二节 防止雷电侵入波的保护 223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223
电缆线路,GIS设备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224
第三节 合成硅橡胶套管氧化锌避雷器 226
第四节 接地装置 227
第五节 保护接地的计算 228
接地介质的电阻率 228
接地体的扩散电阻值 229
矩形接地网扩散电阻值的计算 231
任意形状接地网的扩散电阻值 232
接地体的热稳定校验 232
第六节 防雷接地装置的冲击电阻值计算 232
接地装置冲击电阻值Rch的计算 233
使用降阻剂后,冲击电阻值的计算 234
冲击系数的计算 234
使用降阻剂后,冲击系数的计算 235
第七节 立体接地网 235
立体接地网的特点 236
立体接地网的计算 237
第八节 接地装置中化学降阻剂的使用 237
理化特性 238
降阻剂的降阻机理 238
施放降阻剂后接地电阻的计算 239
施用降阻剂的优点 241
施放降阻剂的施工 241
第九节 接地网的防腐 242
kV型导电防腐涂料的性能 242
导电防腐涂料的施工工艺 243
第八章 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设备 245
第一节 现代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基本要求 245
运行可靠性 246
动作快速性 246
反应灵敏性 247
动作选择性 247
系统振荡的适应性 248
同自动重合闸装置的配合 248
第二节 特殊线路上继电保护的配置原则 248
短线和超短线 248
同杆并架双回路或多回路线路 249
架空线和电缆混合线路 249
第三节 高压输电线路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 250
WXB—11型微机保护装置概述 250
WXB—11型保护的原理及其构成 251
第四节 线路纵联差动保护 254
保护装置的硬件结构 256
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动作跳闸的基本判据 257
同步调整方式 258
第五节 WGC-01A型微机保护专用高频信号传输装置 259
第六节 变压器保护装置 261
保护装置的技术性能 262
保护原理和计算法 263
构成微机保护的硬件设备 269
定值计算和整定方法 270
第七节 直流系统绝缘监视装置 271
微机型绝缘监视装置的工作原理 272
绝缘监视装置的基本功能 273
绝缘监视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 273
第八节 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 273
主设备的要求 274
综合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原则 274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类型 275
自动化终端监控器-RTU 278
第九章 输电线路 280
第一节 电缆线路 280
电缆的选择 281
电缆的敷设 285
第二节 圆锥形管塔架空线路 288
锥形管塔的结构形式 288
锥形管塔的基础 289
管塔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求 290
第三节 多回路同塔并架线路 293
线路布置形式 293
必要的技术措施 293
线路塔型 293
第四节 紧凑型架空线路 294
圆锥管塔式紧凑型线路 295
普通角钢方塔型紧凑线路 296
V形单回路紧凑型线路 296
第五节 绝缘导线线路 296
10~35kV绝缘导线线路 297
线路的架设 297
第十章 城市配电网 299
第一节 配电网的结线形式 299
第二节 配电网的接地方式 299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300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300
小电阻值接地方式 300
自动调谐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300
第三节 配电网的无功功率补偿 303
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原则 303
补偿装置的结线方式 304
补偿电容器的过电压保护 305
第四节 配电变压器的选择 306
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306
变压器受载系数的优化 307
第五节 配网的配电装置 308
小型户外配电装置 308
中型容量的户外配电装置 312
自动操作方式的配电装置 313
户内配电装置 314
辐射交联热缩材料及其绝缘防护中的应用 316
第六节 配网的调度和管理综合自动化 317
综合自动化的总体结构 317
自动监控系统 318
自动化控制终端监控器(RTU) 319
多功能电能表 319
附录 321
附录1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计算 321
附录2各种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送电能力 322
附录3电力设备阻抗值及短路阻抗的换算 323
附录4配电设备选择的技术规范和参数 332
断路器、隔离开关、熔断器的选择 332
母线选择 333
软导线和组合导线选择 338
附录5配电设备布置安装技术规范 340
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340
防护设施和通道 341
储油和其它设施 343
硬母线的固定和连接 343
设备安装的基础荷载 344
土建工程的特殊要求 345
户外配电装置的要求 345
挂线弧垂和构架尺寸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