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编 民族学史略 17
第一章 民族学发展为学科 17
第一节 民族学资料的积累 17
第二节 进化学派使民族学发展为学科 23
第三节 民族学主要学派 28
第四节 旧中国的民族学 88
第二章 民族学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学 91
第一节 摩尔根和他的《古代社会》 91
第二节 马克思对《古代社会》一书的摘要和整理 10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经典著作——《起源》 104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实践和发展 110
第一节 苏联民族学(1917—1990) 110
第二节 新中国民族学(1921—1990) 118
第四章 田野调查法的运用与发展 129
第一节 “入门”前后 130
第二节 三环调查法 135
第三节 方法论 140
第四节 民族文物搜集 155
第二编 人类起源和种族 161
第一章 人类的由来 161
第一节 由猿到人 161
第二节 猿人(Homo Erectus) 166
第三节 早期智人(Early Homo Sapiens) 170
第四节 晚期智人(Late Homo Sapiens) 172
第二章 种族 175
第一节 人种分化 175
第二节 种族的形成 178
第三节 种族的划分 183
第四节 种族类型 186
第五节 中间类型(种族混血) 204
第六节 混血优势 211
第七节 种族与民族 219
第三编 婚姻家族发展系列 223
第一章 婚姻、家族和亲属制度 223
第一节 婚姻和家族(家庭) 223
第二节 亲属制度 226
第二章 群婚制的三种家族形态 231
第一节 血缘婚家族 231
第二节 族外婚家族 240
第三节 对偶家庭——母系大家族 250
第三章 一夫一妻制家庭 256
第一节 父权制家族——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 256
第二节 一夫一妻制家庭 259
第三节 亲属制度 261
第四编 民族发展系列 265
第一章 民族 265
第一节 民族的定义 265
第二节 民族分期的概念 274
第二章 民族原始形态——部落 279
第一节 前氏族部落向部落过渡 279
第二节 部落结构及其特征 281
第三节 民族原始形态——两个部落简介 287
第四节 地域部落 294
第三章 民族中级形态——部族(SF-Nations) 299
第一节 部族的形成 299
第二节 部族特征 303
第四章 民族高级形态——民族(CS-Nations) 308
第一节 民族的形成 308
第二节 民族特征 311
第三节 民族混杂与新组合——民族问题的第二个历史趋向 317
第五编 语言系属 321
第一章 语言与人类进化同步 321
第一节 语言的发生 321
第二节 古人类已有音节语言 324
第三节 种族(民族)与语言的关系 326
第二章 印欧语系 330
第一节 西部语群 330
第二节 东部语群 333
第三章 汉藏语系 339
第一节 汉语族 339
第二节 藏缅语族 340
第三节 壮侗语族 342
第四节 苗瑶语族 343
第四章 岛屿三语系 345
第一节 南岛语系 345
第二节 南亚语系 346
第三节 达罗毗荼语系 348
第五章 欧亚四语系 349
第一节 乌拉尔语系 349
第二节 高加索语系 350
第三节 阿尔泰语系 351
第四节 古亚细西亚语系 353
第六章 亚非四语系 355
第一节 闪含语系 355
第二节 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 357
第三节 尼罗—撒哈拉语系 358
第四节 科伊桑语系 359
第七章 美、澳土著语言 360
第一节 美洲土著语言 360
第二节 大洋洲的三种“孤立”语言 365
第六编 中国各民族的人种与文化 367
第一章 综述 367
第一节 人口和分布 367
第二节 人种 375
第二章 汉族 384
第一节 发展与壮大 384
第二节 语言 392
第三节 文化 399
第三章 汉藏语系各族 403
第一节 汉语族的回族 403
第二节 藏缅语族的十七个民族 406
第三节 壮侗语族的九个民族 430
第四节 苗瑶语族的三个民族 442
第四章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 448
第一节 蒙古语族的六个民族 448
第二节 突厥语族的六个民族 455
第三节 满—通古斯语族的五个民族 462
第五章 其他语系诸民族 469
第一节 南亚语系的三个民族 469
第二节 印欧语系的两个民族 472
第三节 南岛语系的高山族 474
第四节 语系未定的两个民族 475
第七编 国外100万人口以上民族人种文化表格 479
附录 515
一、中国各民族自称和史称 515
二、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各民族社会性质和政治制度 520
三、考古时代简表 524
四、地质年代简表 525
主要参考书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