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部分 语境与个案研究 29
第一章 商品危机及国货运动的起源 29
第二章 男人形象的民族化 71
第二部分 作为抵抗的消费 127
第三章 国货运动和反帝抵货运动,1905—1919 127
第四章 国货运动和反帝主义抵制活动,1923—1937 163
第三部分 展览综合体 207
第五章 民族主义商品展览会 207
第六章 1928年展览会建立的民族主义视觉认知 249
第四部分 民族国家、性别与市场 287
第七章 女性消费群体的民族主义化 287
第八章 塑造爱国企业家 335
结论 359
参考书目 373
地图(Map) 37
1.1 作为西方消费文化橱窗的中国通商口岸 37
表格(Table) 42
1.1 中国对外贸易:进口与出口数据,1900—1937年 42
图(Figures) 14
1.1 作为产品的国家 14
1.2 什么是中国的? 19
1.1 消费者和消费 32
1.2 崇洋媚外 33
1.3 牙膏防御战 54
2.1 强制服从和辫子 74
2.2 重新阐释清代男人的衣饰 76
2.3 新的标准男人? 77
2.4 对辫子的两极阐释 81
2.5 1912年的服制案 107
2.6 外交官的新制服 110
2.7 中山装的妥协 112
2.8 西式中制的服装 115
3.1 1915年对国耻的市场反应 139
3.2 1920年对国耻的市场反应 139
3.3 国耻纪念宣传画(1920) 150
4.1 无耻的叛国商人 168
4.2 公布最新的国耻(1925年) 174
4.3 抵制的标语(1925年) 177
4.4 国耻扇 178
4.5 纯粹国货的神话 189
4.6 国货证明书(1928年) 195
5.1 零售商店的民族化 215
5.2 中国国货公司(1937年成立) 216
5.3 民族化视觉空间 217
5.4 爱国吸烟者 218
5.5 上海商业品展示厅(建于1921年) 227
6.1 中华国货展览会 253
6.2 展览会主门(背后是纪念厅) 261
6.3 展览会西翼(销售厅) 262
6.4 展览会东翼(展示厅) 263
6.5 纺织和饮料展示 264
6.6 展厅内的身份认同 265
6.7 国家现代化的微型展示 266
6.8 来自于展览会的纪念品 269
6.9 学生参观展览会 271
6.10 展览会的典礼大厅 274
7.1 作为国家救星的妇女 290
7.2 新生活实践 296
7.3 时髦的叛国者 302
7.4 帝国主义的推销员 303
7.5 国货时装表演会 307
7.6 被怒殴的外国啤酒 313
7.7 圣诞老人卖的香烟 319
8.1 商战 339
8.2 爱国的胶鞋 342
8.3 通过海外获奖赢来国内地位 350
8.4 “天厨”味精轰炸机 353
8.5 以民族主义来包装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