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进程 1
二 当代中国哲学的经验教训 5
三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 8
第一编 恢复和改造时期的哲学(1949— 1956
第一章 建国初期的学习热潮 13
一 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情况 13
二《实践论》、《矛盾论》的重新发表 16
第二章 若干哲学问题的探讨 21
一 关于社会发展动力 22
二 关于过渡时期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矛盾的性质 27
三 关于“综合经济基础”与“单一经济基础” 32
第二编 十年建设时期的哲学(1956— 1966
第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论 41
一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动力论 41
二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论 45
三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 48
四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论 54
第四章 工农兵学哲学 62
一 工农兵学哲学始末 62
二 工农兵学哲学的经验教训 66
三 关于哲学的普及与解放的思考 68
第五章 重大哲学论争的回顾与反思 76
一 关于抽象继承法 76
二 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80
三 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 93
第六章 晚年毛泽东的哲学探索 103
一 认识论的开拓 104
二 辩证法的思考 107
三 晚年毛泽东哲学探索的初步评价 118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哲学(1966— 1976
第七章 毛泽东晚年的失误与“文化大革命” 123
一 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误区 123
二 社会主义认识的片面性 128
三 矛盾分析问题上的偏颇 139
第八章 毛泽东晚年思想研究的方法论 145
一 毛泽东晚年思想研究的复杂性 145
二 毛泽东晚年思想的内在矛盾性 148
三 毛泽东晚年思想的历史演变性 151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若干思潮评析 158
一 “造神”运动 158
二 极“左”思潮 164
三 影射史学 167
四 “革文化命” 169
第四编 改革开放时期的哲学(1976— )第十章 实践标准与解放思想 177
一 实践标准与“两个凡是” 177
二 实践标准与思想解放 179
三 实践标准与实事求是 181
第十一章 人道主义与异化 184
一 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的过程 184
二 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 189
三 关于异化问题的讨论 197
第十二章 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 204
一 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先声 204
二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之我见 208
三 主客体问题探讨 214
第十三章 文化热与国学热 227
一 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 227
二 20世纪90年代的国学热 229
三 新文化保守主义评析 233
四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239
第十四章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 244
一 关于文化全球化 244
二 关于文化多样性 252
三 关于“振兴国学” 256
第十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 262
一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262
二 利益协调与和谐社会 270
三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 278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视野 287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本依据 287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层面 289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 291
后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