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家骥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10067538
  • 页数:5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之一种。

前言 1

本编内容要点 1

第一章 入关前的八旗领主分封 9

一、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分领制的确立 9

(一)八旗成立前的各旗领主 9

(二)天命朝八旗的受封旗主 12

二、皇太极时期八旗分封格局的固定及分封范围的扩大 28

(一)皇太极时期八旗分封格局的固定 28

(二)皇太极时期八旗分封范围的扩大 30

(三)皇太极时期八旗领主对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的分封统领 32

(四)八旗内的异姓分封与专管牛录 50

第二章 八旗领主分封与清初政权的体制 61

一、八旗领主分封与后金(清)政权的“八分”体制 62

(一)八旗各有旗主、各置官属、本旗人任本旗官 62

(二)八旗共议国政 62

(三)人口、财物“八家”均分 63

二、何谓“入八分” 65

第三章 八旗领主分封与后金(清)政权的特性 70

一、八旗领主分封与后金(清)政权的贵族政治性 70

二、八旗领主分封制下的旗人等级及主属关系 76

(一)贝勒 78

(二)诸申 84

(三)阿哈 92

三、八旗领主分封制下社会文明的某些落后性 100

第四章 满族领主分封制与清政权的统辖体系 105

一、后金内部八旗之外的异姓分封 106

(一)天命、天聪时期后金内部封与的蒙古领主旗 106

(二)汉藩王之册封及分统部属 107

二、外藩蒙古的分封 110

三、对藩属国朝鲜的册封 112

四、余论 114

第五章 清入关前八旗宗室领主、大臣的联旗共议国政制 116

一、释名 116

二、八旗宗室领主、大臣联旗共议国政制的性质 117

三、宗室领主、大臣联旗共议国政制的产生及其阶段性变化 119

(一)努尔哈赤时期的八旗领主及其议政情况 119

(二)皇太极时期八旗宗室领主与议政大臣的合议国政 128

四、清入关前并无议政处的考辨 143

(一)清入关前的议政处所并非十王亭 143

(二)大政殿——议政处所而非专门议政衙署议政处 145

第六章 清初八旗领属关系的多次改变及其政治影响 149

一、皇太极继位初两黄、两白旗旗主的互改 149

二、皇太极吞并正蓝旗及组编新两黄旗 151

(一)清太宗究竟如何兼并正蓝旗 152

(二)关于新正蓝旗的组成及其领属问题 159

(三)清初皇帝的领旗及上三旗问题 164

三、清初两白旗主多尔衮与多铎换旗问题的考察 168

(一)关于换旗手段的考证 168

(二)换旗时间及多尔衮换旗目的考析 181

四、顺治朝八旗统领关系的变化及旗主兼并事件的终结 187

(一)正蓝、镶白两旗领主及属下旗人旗籍之改变 187

(二)八旗改旗事件的终结及其影响 204

第七章 清初与领主分封制相关的八旗诸问题考释 207

一、清初八旗的旗色、排序及相关政治问题 207

(一)天命时期八旗的旗色、旗主及八旗排序 207

(二)皇太极时期对八旗排序的几次改变 213

(三)旗主与所配旗色及其排序变化 222

(四)因旗色与旗间排序引发的政治事件 226

二、“旗”、“固山”之称谓及相关制度 229

(一)“旗”、“固山”之称谓问题 229

(二)八旗固定为八个且各有固定方位之原因窥测 233

三、《满文老档》所记多铎、杜度两旗主错乱史事之考证 236

(一)《满文老档*天命朝》所记的十几处多铎应为杜度考 236

(二)《满文老档*太宗朝》的多铎应为杜度考 243

四、正蓝旗主德格类又名费扬古及其史事考 245

五、清初汉军八旗都统考 248

本编内容要点 253

第八章 八分体制瓦解后八旗领主分封的长期残留及其政治影响 255

一、入关后八旗“八分”体制的瓦解及领主旗权的消失 255

二、入关后的八旗领主分封制及其长期延续考述 264

(一)皇子皇孙的入封下五旗及其分领旗下属人 264

(二)下五旗旁支王公子孙对祖上旗下佐领的延续承领 276

(三)皇室、宗室王公对包衣旗人的领属 281

(四)皇女公主、王公之女格格的册封及为其分拨旗下属人 285

三、八旗领主王公与旗人主属关系的残留及其政治影响 290

(一)入关后八旗领主王公与旗人主属关系的表现 290

(二)主属关系残留对政治的诸多消极影响 294

四、清代君臣关系之主奴性及其形成原因 306

五、主奴性的君臣关系对政治的不良影响 319

第九章 旗人内部的等级差别与“抬旗” 324

一、抬旗的种类和形式 324

二、抬旗事例 326

三、旗人内部的等级差别——兼述抬旗之原因 330

第十章 入关后八旗王公大员议处国家机要大政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335

一、议政王大臣会议顶峰时期的成员与职掌——顺治七年至康熙十二年 338

二、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成员、职掌较为固定之时期——康熙十二年至军机处设立前 342

三、军机处设立后及乾隆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346

四、对人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特性的几点归纳 347

五、入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之衙署——“议政处”考略 350

(一)议政王大臣会议之衙署——议政处 350

(二)议政处的行政状况 352

(三)关于议政处的取消问题 355

六、议政王大臣会议在入关后延续存在的原因及其与皇权的关系 355

(一)入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性质及其延续存在的原因 356

(二)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的关系 366

第十一章 八旗教育及其政治作用与影响 372

一、八旗各种学校的建立及其阶段性变化 373

二、旗人的私家教育 387

三、清代八旗教育的特点 397

(一)官方对旗人施教的重视及教育的普及性 397

(二)学校种类及专业内容的多样性 398

(三)根据行政及军事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施教 399

(四)汉文化占主要比例 403

(五)文武兼习,强调清语、骑射 404

四、清代旗人教育的政治作用与影响 405

第十二章 旗人之任官制度与其政治影响 413

一、旗人的特殊入仕任官途径 413

(一)八旗宗室王公之身份性预政与任官 413

(二)旗人的世爵世职为官、世爵荫子为官 414

(三)官学生选官 417

(四)翻译科举 417

(五)挑选侍卫、拜唐阿 418

二、保障满族主体统治的官缺制 418

三、旗人入仕、升转之特权 421

四、旗人任官制度对清代政治的影响 427

第十三章 清入关后的八旗奴仆及其与清朝统治 435

一、八旗奴仆的类别及各自的隶属、组织状况 436

(一)包衣佐领、管领下包衣 437

(二)旗下家奴 441

二、包衣、旗下家奴,两种社会等级地位截然不同的奴仆 444

(一)法律身份上的良贱之分 445

(二)婚姻上的良贱之分 449

(三)从政治资格权利上看二者的良贱之分 452

三、佐领、管领下包衣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及其内部等级差别 456

四、佐领、管领下包衣的职差及披甲与从征 461

五、包衣的入仕与为官 466

六、八旗奴仆与清王朝统治的关系及其作用 476

(一)包衣旗人与清王朝统治 476

(二)旗下家奴与清王朝统治 479

七、八旗奴仆制对清代社会和政治造成的某些不良影响 489

八、“辛者库”人的身份地位及“入辛者库”刑罚制度的性质 493

(一)释名 493

(二)辛者库人绝大多数并非罪奴 496

(三)原管领下辛者库人的身份地位 498

(四)入辛者库制度之实行及这一制度的性质特征 502

(五)发入辛者库之人的身份地位 507

(六)附言 509

第十四章 八旗旗人的婚姻及其与政治相关内容——以家谱为主的考察 512

一、京旗满洲旗人大家族——钮祜禄氏家族的婚姻 514

二、地方驻防满洲旗人家族——他塔喇氏家族的婚姻 526

三、汉军旗人家族之婚姻——据《张氏家谱》、《甘氏家谱》的考察 529

四、小结 536

第十五章 总结与余论——兼谈满族入主中原对清朝历史之影响 541

一、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拓与深入经营 542

二、满族对汉族文化的汲取及其影响 547

三、满汉民族矛盾及维护满族主体统治之制度 549

四、满族落后因素 550

五、小结与余论 554

重要词汇索引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