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单孔抽水资料计算渗透系数“K”值方法的运用点滴(该文为1965年9月新疆地质学会交流论文) 1
2.在地下水流动的含水层中井流方程式的探讨(该文为1965年9月新疆地质学会交流论文) 19
3.全球板块构造与油气(该文为1981年9月新疆地质学会交流论文) 30
4.中国的构造与油气(该文发表于1982年12月《新疆石油地质》第5期) 45
5.试论在乌鲁木齐油区寻找高产油气田的可能性(该文发表于1982年6月《石油勘探与开发》第3期) 60
6.准噶尔盆地中-上石炭系地层生油前景的地质分析(该文发表于1983年3月《新疆石油地质》第1期) 70
7.准噶尔盆地的构造和油气(该文发表于1984年6月《新疆石油地质》第2期) 78
8.陆壳碰撞的一种模式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油气勘探(该文发表于1985年6月《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2期) 91
9.新疆克-乌油气区的天然气概况(该文发表于1985年12月《天然气工业》第4期) 100
10.博格达推覆构造与油气(该文发表于1986年6月《新疆石油地质》第2期) 105
11.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分区及含油气评价(该文发表于1986年9月《新疆地质》第3期) 114
12.新疆中-下侏罗统煤成气初探(该文发表于1986年9月《天然气勘探》石油工业出版社) 128
13.刍议准噶尔盆地东部梧桐窝子凹陷油气生成地质条件(该文发表于1986年12月《新疆石油地质》第4期) 141
14.准噶尔盆地中央隆起的发现及其形成大油气田的可能性(该文发表于1987年3月《天然气工业》第1期) 154
15.沙参二井油气源探讨(该文发表于1987年4月《石油勘探与开发》第2期) 160
16.中国含油气盆地(新疆部分) 新疆地区沉积盆地 准噶尔盆地 吐鲁番盆地 塔里木盆地(该文发表于1988年7月《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石油工业出版社) 169
17.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油气聚集特征及勘探建议(该文发表于1989年12月《新疆石油地质》第4期) 186
18.声波时差在地震解释中的误差分析及校正方法初探(该文发表于1986年12月《地球物理技术汇编》) 193
19.新疆焉耆盆地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及有利区带选择(该文为1990年7月新疆石油管理局“八五”规划的摘要) 210
20.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成因、特征及含油气评价(该文发表于1990年8月《石油勘探与开发》第4期) 216
21.再论博格达推覆构造与油气(该文发表于1991年3月《新疆石油地质》第1期) 223
22.准噶尔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油气(该文发表于1991年9月《新疆第二届天山地质矿产讨论会论文集》) 233
23.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构造模式、演化及其油气(该文发表于1992年3月《新疆地质》第1期) 246
24.立足大坳陷 寻找大油田(该文发表于1992年3月《准噶尔盆地油气地质综合研究》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55
25.准噶尔盆地油气地质条件、有利区带及勘探方向研究(该文发表于1994年12月《新疆地质》第4期) 275
26.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及邻区地震地质层序的划分对比(该文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之一,新疆石油局科技成果一等奖、自治区三等奖) 318
27.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构造形成机制(该文发表于1996年6月《新疆石油地质》第2期,摘要入编1996年北京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 329
28.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的形成演化(该文发表于1996年9月《新疆石油地质》第3期) 337
29.关于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南移10km的建议(该文刊于1997年新疆石油管理局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决策参考》) 351
30.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板块构造属性及区划(该文发表于1997年3月《新疆石油地质》第1期,摘要入编1996年北京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 359
31.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烃源评价(该文发表于1997年3月《新疆石油地质》第1期) 370
32.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地层及沉积特征(该文为1998年12月新疆石油局专家委员会“十五”规划研究成果之一) 374
33.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烃源岩综合分析评价(该文为1999年7月新疆石油局专家委员会“十五”规划研究成果之一) 384
34.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油气生储盖组合研究(该文为1999年7月新疆石油局专家委员会“十五”规划研究成果之一) 391
35.塔里木盆地西部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再研究(该文为1999年7月新疆石油局专家委员会“十五”规划研究成果之一) 396
36.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含油气有利区带评价及勘探突破口选择(该文为1999年7月新疆石油局专家委员会“十五”规划研究成果之一) 404
37.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地震地质层序的再认识(该文发表于2000年6月《新疆石油地质》第3期) 409
38.亚洲西南部中新生代沉积、构造和含油气研究(提要)(该文为2000年《第四期天山地质、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撰文)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