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研究的缘起和范围 1
二 有关研究的回顾与检讨 3
三 本研究的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 13
第一章 法律教育转型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说 1
第一节 近代中国社会法律教育文化观的变革 1
一 冲击与惯性:承传不坠的传统法律教育文化中心观 2
二 自觉与不自觉:逸出传统法律教育文化中心观的异举 6
三 引进与改造:援西入中法律教育文化观的逐步形成 10
第二节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人才观的变革 15
一 从保守到开放:新兴法律教育人才观的萌生 15
二 从自发到初步有意识:新兴法律教育人才观的进一步发展 20
三 从肤浅到成熟:新兴法律教育人才观深入人心 25
第三节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发展的政策和体系 31
一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发展的政策及其成因 31
二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发展的体系及其效应 40
三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发展政策和体系的基本特征 50
第二章 法律教育转型与近代中国政治变革 59
第一节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转型与法律人才的成长及异化 59
一 晚清法律教育现代化思想启蒙与部分士人法文化知识结构的改善 59
二 清末新式法律教育的初创与法律人才的培养 63
三 民国新式法律教育的整顿提高与法律人才的培养 70
第二节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转型与中外关系的演变 74
一 晚清国际公法教育与对外交涉的窘迫 75
二 清末法律教育模式的日本化与中日关系的逆转 80
三 民国法律教育模式的美式化与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 85
第三节 晚清官绅新式法律教育心理态势的文化调适 89
一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时期:“西学中源观”的文化调适 90
二 从庚子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外通行观”的文化调适 96
三 新式法律教育心理态势文化调适的特点及评析 101
第三章 法律教育转型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109
第一节 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监狱学的肇始及其时代意蕴 109
一 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监狱学肇始的社会文化动因 109
二 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监狱学的设置及拓展 114
三 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监狱学肇始的时代意蕴 118
第二节 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的外语教学及其社会效应 123
一 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外语教学的开展 123
二 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外语教学开展的特征 126
三 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外语教学开展的社会效应 129
第三节 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的行政法教学及其社会影响 132
一 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行政法教学的设置 132
二 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行政法教学设置的特征 135
三 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行政法教学设置的基础 139
第四节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主义”谬误 143
一 “制度主义”谬误的产生及其表现 144
二 “制度主义”谬误产生的特征及其社会心理基础 148
三 “制度主义”谬误产生带来的双重影响 152
第四章 法律教育转型与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 157
第一节 近代中国官办法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157
一 近代中国官办法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化 158
二 近代中国官办法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161
三 近代中国官办法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166
第二节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办学理念及其反思 169
一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办学理念 170
二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办学理念的时代意义 173
三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历史反思 176
第三节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法律教育的生长及其影响 181
一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法律教育生长的历程 181
二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法律教育的特征 186
三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法律教育的影响 190
第四节 近代中国成人法律教育的生长及其经验教训 194
一 近代中国成人法律教育的产生及发展 194
二 近代中国成人法律教育勃兴于清末民初的成因 198
三 近代中国成人法律教育提供的经验教训 201
第五章 法律教育转型与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 206
第一节 近代中国官办法律教育与法制现代化 206
一 晚清官办法律教育与法制现代化的思想启蒙 206
二 清末官办法律教育与法制现代化的发生 210
三 民国官办法律教育与法制现代化的曲折发展 214
第二节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与法制现代化 218
一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立法的演进 219
二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人才培养 223
三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对法制现代化的影响 227
第三节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法律教育与法制现代化 230
一 近代中国政府对教会大学法律教育的态度和政策 231
二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法律教育人才培养的成果 235
三 教会大学法律教育对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影响 239
结语 中国近代法律教育转型与社会变迁的历史启示 244
一 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现代化的质的表现 244
二 中国近代法律教育转型的严重缺失 247
三 中国近代法律教育转型与社会变迁的历史启示 250
参考文献 255
后记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