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阴阳五行 2
第三章 藏象 6
第四章 气、血、津液 12
第五章 经络 15
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 18
第七章 病机 20
第八章 防治原则 24
第二篇 中医诊断学 27
第一章 绪论 27
第二章 望诊 28
第三章 闻诊 33
第四章 问诊 35
第五章 切诊(脉诊和按诊) 40
第六章 八纲辨证 45
第七章 病因辨证 48
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 50
第九章 脏腑辨证 52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 59
第三篇 中药学 63
第一章 绪论 63
第二章 解表药 66
第三章 清热药 69
第四章 泻下药 72
第五章 祛风湿药 74
第六章 化湿药 75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 77
第八章 温里药 78
第九章 理气药 79
第十章 消食药 81
第十一章 驱虫药 82
第十二章 止血药 83
第十三章 活血化瘀药 84
第十四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86
第十五章 安神药 89
第十六章 平肝息风药 90
第十七章 开窍药 92
第十八章 补益药 93
第十九章 收涩药 94
第二十章 涌吐药 96
第二十一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97
第二十二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98
第四篇 方剂学 99
第一章 总论 99
第二章 解表剂 101
第三章 泻下剂 104
第四章 和解剂 105
第五章 清热剂 108
第六章 祛暑剂 112
第七章 温里剂 113
第八章 表里双解剂 115
第九章 补益剂 117
第十章 安神剂 120
第十一章 开窍剂 122
第十二章 固涩剂 123
第十三章 理气剂 125
第十四章 理血剂 127
第十五章 治风剂 129
第十六章 治燥剂 131
第十七章 祛湿剂 132
第十八章 祛痰剂 135
第十九章 消导化积剂 136
第二十章 驱虫剂 138
第五篇 中医内科学 140
第一章 感冒 140
第二章 咳嗽 141
第三章 肺痿 143
第四章 肺痈 144
第五章 哮证 145
第六章 喘证 147
第七章 肺胀 148
第八章 肺痨 150
第九章 痰饮 152
第十章 自汗盗汗 153
第十一章 血证 155
第十二章 心悸 157
第十三章 胸痹 159
第十四章 不寐 161
第十五章 厥证 162
第十六章 郁证 163
第十七章 癫狂 165
第十八章 痫证 166
第十九章 胃病 167
第二十章 噎膈 168
第二十一章 呕吐 169
第二十二章 呃逆 170
第二十三章 泄泻 171
第二十四章 痢疾 172
第二十五章 霍乱 172
第二十六章 腹痛 173
第二十七章 便秘 174
第二十八章 虫证 175
第二十九章 胁痛 176
第三十章 黄疸 177
第三十一章 积聚 178
第三十二章 鼓胀 179
第三十三章 头痛 180
第三十四章 眩晕 181
第三十五章 中风 183
第三十六章 痉证 184
第三十七章 瘿病 185
第三十八章 疟疾 186
第三十九章 水肿 187
第四十章 淋证 188
第四十一章 癃闭 190
第四十二章 腰痛 191
第四十三章 消渴 192
第四十四章 遗精 193
第四十五章 耳鸣耳聋 194
第四十六章 痹证 194
第四十七章 痿证 196
第四十八章 内伤发热 197
第四十九章 虚劳 199
第六篇 针灸学 200
第一章 腧穴总论 200
第二章 经络腧穴各论 201
第三章 刺灸法 203
第四章 治疗 205
附录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科目模拟试卷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