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总论 3
第1章 导论:管理会计的作用、历史及发展方向 3
1.1 管理会计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3
1.1.1 问题 3
1.1.2 挑战 4
1.1.3 机遇 5
1.2 管理实践与管理科学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内在动因 5
1.2.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古典管理理论 5
1.2.2 20世纪30年代的行为科学理论 6
1.2.3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现代管理理论 6
1.2.4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 7
1.2.5 20世纪80年代的系统管理思想和权变管理思想 8
1.2.6 20世纪90年代的流程再造理论 9
1.2.7 20世纪90年代末的柔性管理理论 9
1.3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10
1.3.1 管理会计的形成 10
1.3.2 管理会计的发展 12
1.3.3 管理会计的停滞 13
1.3.4 管理会计系统的过时 14
1.3.5 管理会计的新动力 17
1.3.6 管理会计的展望 19
关键术语 21
讨论题 21
第2章 现代管理会计基本理论 22
2.1 管理会计的概念、内容与框架 22
2.1.1 管理会计的概念 22
2.1.2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23
2.1.3 管理会计的框架 24
2.2 管理会计的目标 26
2.3 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 27
2.3.1 多层会计主体假设 27
2.3.2 持续经营假设 27
2.3.3 适度分期假设 27
2.3.4 多种计量假设 28
2.4 管理会计的对象 28
2.5 管理会计的职能 28
2.6 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29
2.6.1 相关性 30
2.6.2 效益性 30
2.6.3 时间价值 31
2.6.4 配比性 32
2.6.5 稳健性 32
2.7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33
2.7.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33
2.7.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34
2.8 管理会计师职业及其职业道德 35
2.8.1 管理会计师职业及其考试 35
2.8.2 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38
2.8.3 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 38
关键术语 39
讨论题 39
第2篇 作业成本计算 43
第3章 作业及作业成本性态分析 43
3.1 作业成本法及作业成本性态分析基本理论 43
3.1.1 作业成本法必要性分析及形成与发展 43
3.1.2 成本性态分析的含义 45
3.1.3 成本性态分析的基本假设 45
3.1.4 成本性态分析的意义 46
3.2 作业能力、资源耗用及成本性态 46
3.2.1 作业能力 47
3.2.2 资源耗用 47
3.2.3 不同资源供应方式下的成本性态 48
3.3 作业成本性态分析 49
3.3.1 作业成本性态分析中的成本分类 49
3.3.2 作业成本性态分析的假设及意义 50
3.3.3 作业成本性态模型 50
3.4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方法 51
3.4.1 混合成本的分类 52
3.4.2 混合成本的历史成本分解法 52
3.4.3 混合成本分解的其他方法 58
3.4.4 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 59
关键术语 60
讨论题 60
第4章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 61
4.1 作业成本计算法 61
4.1.1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相关概念及思想 62
4.1.2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程序及应用实例 64
4.1.3 作业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比较 70
4.2 变动成本计算法 74
4.2.1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及意义 75
4.2.2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比较 77
4.2.3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协调应用 86
4.2.4 变动成本法在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87
关键术语 88
讨论题 88
第3篇 规划决策系统 91
第5章 本量利分析:管理计划的工具 91
5.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91
5.1.1 本量利分析的意义和作用 92
5.1.2 本量利分析中的基本假设 92
5.1.3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内容 93
5.1.4 涉及的重要概念—经营杠杆 94
5.2 保本点与保本分析 95
5.2.1 保本点与保本图 95
5.2.2 单一产品保本点的测算 97
5.2.3 多种产品保本点的测算 98
5.2.4 与保本点有关的指标 100
5.2.5 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102
5.3 作业成本法对本量利分析的影响 107
5.3.1 作业基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107
5.3.2 作业基础本量利分析的假设前提 108
5.3.3 作业基础保本分析 109
5.3.4 作业基础CVP模型与传统CVP模型比较 111
关键术语 113
讨论题 113
第6章 短期经营决策 115
6.1 决策分析概述 115
6.1.1 决策的含义及分类 115
6.1.2 决策分析的原则和程序 117
6.1.3 短期决策分析需要研究的成本特性 118
6.1.4 相关成本分析与作业资源耗用模型 123
6.2 生产决策 127
6.2.1 本量利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127
6.2.2 成本无差别点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130
6.2.3 差量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132
6.2.4 贡献毛益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135
6.3 定价决策 138
6.3.1 成本加成定价法 138
6.3.2 保本定价法 139
6.3.3 边际成本定价法 139
6.3.4 新产品的定价方法 140
6.4 存货决策 140
6.4.1 经济订货量决策 141
6.4.2 最优生产批量决策 147
6.4.3 适时存货制度 148
关键术语 149
讨论题 149
第7章 长期投资决策 150
7.1 长期投资决策概述 150
7.1.1 长期投资决策的含义 151
7.1.2 长期投资决策的分类 151
7.2 长期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152
7.2.1 牢固树立两个价值观念 153
7.2.2 正确运用两个特定概念 153
7.3 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方法 154
7.3.1 各年净现金流量(NCF)的确定 154
7.3.2 长期投资决策的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155
7.3.3 先进制造环境下的长期投资决策 163
7.4 长期投资决策的风险分析 166
7.4.1 风险及其衡量 166
7.4.2 敏感性分析 168
7.4.3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 169
7.4.4 肯定当量法 172
7.5 长期投资决策应用实例 173
7.5.1 项目背景 173
7.5.2 项目概况 173
7.5.3 项目投资估算 174
7.5.4 筹资方案与偿还计划 174
7.5.5 财务分析 174
7.5.6 投资风险分析 177
7.5.7 项目结论 178
关键术语 178
讨论题 178
第4篇 控制与评价系统 183
第8章 全面预算管理 183
8.1 全面预算概述 184
8.1.1 预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84
8.1.2 企业战略计划与全面预算 185
8.1.3 全面预算的含义及其体系 188
8.2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190
8.2.1 预算编制 190
8.2.2 预算执行 191
8.2.3 预算调控 191
8.2.4 预算考评 192
8.2.5 预算反馈 192
8.3 全面预算的编制 193
8.3.1 编制全面预算的原则 193
8.3.2 全面预算编制的组织管理程序 193
8.3.3 全面预算的编制期 195
8.3.4 全面预算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95
8.3.5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例解 198
8.4 预算编制的其他方法 206
8.4.1 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206
8.4.2 确定性预算与概率预算 209
8.4.3 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210
8.4.4 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212
8.4.5 战略预算与作业预算 213
关键术语 215
讨论题 216
第9章 成本控制制度 217
9.1 成本控制制度概述 218
9.1.1 成本控制的含义 218
9.1.2 成本控制的原则 218
9.1.3 成本控制制度的设计 219
9.1.4 成本控制制度的执行 220
9.2 目标成本控制制度 221
9.2.1 目标成本控制的原理 221
9.2.2 目标成本的种类 222
9.2.3 目标成本制定的程序 222
9.2.4 目标成本控制中的价值工程方法 223
9.3 标准成本制度 225
9.3.1 标准成本制度的产生 225
9.3.2 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 226
9.3.3 标准成本的类型 227
9.3.4 标准成本的制定 227
9.3.5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231
9.3.6 案例分析 236
9.4 作业管理制度 238
9.4.1 作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238
9.4.2 作业管理的目的—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改善 241
9.4.3 作业管理的过程价值分析 242
9.4.4 作业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 244
9.4.5 作业业绩评价的非财务指标 255
9.4.6 作业管理的措施 259
9.4.7 作业管理对责任会计的改进 260
关键术语 261
讨论题 262
第10章 责任会计 263
10.1 集权、分权对责任会计的影响 263
10.1.1 集权与分权的特点 264
10.1.2 影响企业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265
10.1.3 分散经营的趋势与责任会计的产生 266
10.2 责任会计的内容和原则 267
10.2.1 责任会计的内容体系 267
10.2.2 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原则 268
10.3 责任中心的划分及其评价 269
10.3.1 责任中心的含义及设置原则 269
10.3.2 收人中心及其考评指标 271
10.3.3 成本(费用)中心及其考评指标 272
10.3.4 利润中心及其考评指标 275
10.3.5 投资中心及其考评指标 277
10.4 经营业绩报告与管理业绩报告的内容 282
10.4.1 经营业绩报告的内容 282
10.4.2 管理业绩报告的内容 286
10.5 内部转移价格 286
10.5.1 内部转移价格的含义及其影响 286
10.5.2 内部转移价格的种类 288
10.5.3 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290
10.5.4 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有关问题 294
关键术语 295
讨论题 296
第11章 平衡计分卡 298
11.1 企 业业绩评价概述 299
11.1.1 企业业绩评价的本质 299
11.1.2 西方国家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 300
11.1.3 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 301
11.1.4 业绩评价的原则 302
11.1.5 业绩评价的指标 303
11.1.6 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 306
11.1.7 业绩水平的综合计量 308
11.2 平衡计分卡评价制度 309
11.2.1 平衡计分卡概述 309
11.2.2 平衡计分卡与经营战略的计量 313
11.3 平衡计分卡制度的实施 319
11.3.1 平衡计分卡制度的实施阶段设置 319
11.3.2 平衡计分卡制度的实施案例 321
关键术语 325
讨论题 326
参考文献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