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控制论之惑 1
一 引子 1
二 什么是控制论? 10
1.何谓控制?——控制概念的属性 12
2.控制论的研究对象及其特征 14
3.如何控制?控制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18
第二章 历史的氤氲:控制论思想的萌芽 21
一 信息与通讯 22
二 机器与生命体的类比 24
三 历史上的自动化运动 27
第三章 群体的共意:控制论思潮的涌动 33
一 反馈、控制、通讯和计算——从工程师的角度看 35
二 反射、调节、稳态——生理学中发展出的观点 42
1.反射、调节、稳态 42
2.神经、“全或无”法则、脑、生物电 44
三 心理学方面的早熟 47
四 计算机的作用 51
五 跨学科合作 55
六 信息论 63
七 其他领域的共鸣 67
第四章 控制论在美国(1943—1970) 70
一 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科技与社会——控制论产生的背景 71
二 《控制论》的出版和维纳的创造性综合 74
三 梅西基金会议——控制论群体的形成和扩大 81
1.梅西基金会(Josiah Macy,Jr.Foundation) 81
2.控制论会议 84
3.控制论群体 93
第五章 控制论传播——从美国到世界 102
一 普及与推广 102
二 赛博语言——控制论通用、统一语言的形成与应用 106
1.赛博语言的建立 106
2.赛博语言的功能——从类比、综合到隐喻 108
3.从隐喻到隐喻——赛博语言的循环、反馈和扩张 111
4.赛博语言受控制吗? 115
三 控制论的发展 118
1.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120
2.生物控制论进展 122
3.人工智能的发展 126
4.经济控制论 131
第六章 控制论在苏联 134
一 苏联在控制论领域的已有成就和相关重要人物 135
二 20世纪上半叶苏联的科技和社会 138
1.科学机构的不断发展 138
2.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 140
三 反控制论运动:传播开始的波谷 143
四 为控制论平反 147
1.计算机技术作为控制论技术的双重作用 147
2.控制论的合法化 152
五 控制论的盛行 156
1.赛博语言的全面胜利 156
2.全能的控制论? 159
3.对控制论的争夺 163
六 控制论的工具性——对控制论在苏联传播的思考 165
第七章 控制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168
一 李郁荣和钱学森:中国的两位控制论先驱者 168
二 控制论是否产生于清华园?——维纳、控制论与中国 172
三 控制论概念的传入(1949—1955) 176
1.建国之初国内的科学与社会背景 176
2.控制论概念的传入——两篇重要文献 177
四 控制论问题的翻译出版与研究工作 179
1.量化分析 179
2.质量分析——国内对控制论哲学问题认识的深入 184
五 科学界对控制论的探索与相应队伍建设 188
1.钱学森及其工程控制论的影响 188
2.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189
3.生物学控制论 193
六 传播模式——哲学先行,平行推动 194
第八章 控制论: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还是普罗秋斯(Proteus)?——对控制论传播境遇的思考 197
1.价值确认是第一原则 200
2.学科辞典对学科传播的独特力量 201
3.国际政治与意识形态对科学传播产生的作用力 202
4.在科学传播中,有对外来科学理论进行本土化的过程 204
5.接受图式的作用 205
参考文献 207
后记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