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原理 1
1.1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原理 2
1.1.1 中央银行方程式及基础货币供应 2
1.1.2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础 9
1.1.3 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 13
1.2 公开市场操作的途径 13
1.2.1 公开市场操作对银行创造货币的影响 14
1.2.2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传导机制 15
1.3 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与汇率的影响 16
1.3.1 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的影响 17
1.3.2 公开市场操作对汇率的影响 19
2 中美两国公开市场操作比较 21
2.1 中美两国公开市场操作目标的差异 22
2.1.1 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及途径 22
2.1.2 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及途径 26
2.1.3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传导 29
2.1.4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目标的缺憾 31
2.2 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的决策过程 33
2.2.1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作用 33
2.2.2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人员组成 33
2.2.3 关于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有关法律规定 34
2.2.4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会议程序 34
2.2.5 为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准备的有关材料 35
2.2.6 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程序 36
2.3 中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议事机构及决策过程 38
2.3.1 中国货币政策的决策体系和决策机构 38
2.3.2 中国货币政策议事机构 39
2.3.3 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程序和为会议提供的材料 41
2.3.4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决策与具体操作过程 41
2.4 中国货币政策与公开市场操作的透明度 43
2.4.1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概念与要求 43
2.4.2 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完全透明 44
2.4.3 中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44
2.4.4 公开市场操作透明度 47
2.4.5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透明性标志——价格招标与数量招标 48
3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背景与现状 50
3.1 中国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金融背景 51
3.1.1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经济背景 51
3.1.2 公开市场操作的体制背景 53
3.2 公开市场操作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现状 55
3.2.1 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情况 55
3.2.2 公开市场操作的发展阶段 58
3.2.3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经验 60
3.2.4 公开市场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 63
3.3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64
3.3.1 国债债券市场提供的操作平台有限 64
3.3.2 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不足 67
3.3.3 超额准备金制度的制约 68
3.3.4 公开市场操作科学性有待提高 70
3.3.5 进一步增加操作的灵活性 72
4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标准与比较 74
4.1 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选择的标准 75
4.1.1 选择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标准 75
4.1.2 操作工具对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的制约 80
4.1.3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过程 82
4.2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比较 83
4.2.1 公开市场的主导操作工具:国债 84
4.2.2 公开市场主要操作工具:政策性金融债 86
4.2.3 公开市场操作的辅助工具:中央银行券 88
4.3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90
4.3.1 英格兰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90
4.3.2 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93
4.3.3 欧洲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97
4.3.4 日本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99
4.3.5 四大中央银行可交易的品种选择 101
4.3.6 欧洲中央银行及日本银行操作工具多样性的原因 102
5 中央银行票据——一个现实而无奈的选择 104
5.1 中央银行票据的概念、发行的背景与目的 105
5.1.1 中央银行票据的概念 106
5.1.2 中央银行票据的性质 106
5.1.3 中央银行票据发行的目的 107
5.1.4 中央银行票据的发展过程 109
5.1.5 中央银行票据发行的方式 112
5.1.6 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意义和作用 113
5.2 对中央银行票据的认识 114
5.2.1 与国债相比发行目的不同 114
5.2.2 由现阶段国债市场发展水平决定 115
5.2.3 一个较好的对冲工具 116
5.2.4 影响市场流动性 117
5.2.5 一种较好的回购工具 118
5.3 中央银行票据的局限性 120
5.3.1 中央银行票据——现实而无奈的选择 120
5.3.2 中央银行票据的对冲成本问题 120
5.3.3 中央银行操作的公正性及对国债的影响 122
5.3.4 交易方式对中央银行票据的制约 123
5.3.5 结论 123
5.4 中央银行票据的发展前景 124
5.4.1 中央银行票据——一种阶段性的操作工具 124
5.4.2 很难与财政政策相配合 124
5.4.3 发达国家不再采用中央银行票据操作 125
5.4.4 中央银行票据退出的前提条件 125
6 未来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构架 127
6.1 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改进原则 128
6.1.1 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改进的原则和途径 128
6.1.2 未来最主要的操作形式:回购协议 129
6.1.3 未来操作工具的基本构架 132
6.2 中央银行对冲政策的选择 132
6.2.1 我国对冲政策选择的难点 133
6.2.2 对冲政策的选择 134
6.3 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140
6.3.1 操作目标的改进 140
6.3.2 发展债券市场提供广阔的操作平台 142
6.3.3 公开市场操作框架和程序的改革 145
6.3.4 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 147
6.3.5 操作工具风险的防范 150
致谢 152
参考文献 154
博士后介绍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