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社会数据的产生 1
第一章 经验性社会研究的基本问题 2
一、三个主要问题 2
二、基本的概念解释 4
(一)经验的—经验主义 5
(二)主要的应用 7
(三)经验性分析的社会研究还是社会辩证批判的社会研究 7
三、历史发展 8
(一)量化和数学化的先驱 8
(二)定性分析的先驱者及著作的意义 10
四、社会数据的描述 13
(一)作为对现实抽象的社会数据 13
(二)社会数据的简化描述 14
(三)首要的判断标准 17
第二章研究过程 19
一、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19
二、理论的定位 21
(一)确认问题 21
(二)科学理论的视角 24
(三)理论的功能 29
附录 30
(四)理论的类型 39
三、操作化过程 43
(一)确定对象 43
(二)概念的定义 46
(三)建立假设 49
四、概念——变量——指标 52
五、研究设计 56
(一)研究过程的维度 57
(二)方法和对象领域 60
(三)作为社会过程的经验性社会研究 61
(四)若干典型的研究设计 64
第二篇 社会数据的调查 71
第三章 观察 72
一、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科学的观察 72
(一)“观察”——一种生活所必需的在日常生活中定向的能力 72
(二)日常的和科学的观察 74
二、作为实地研究方法的观察 75
三、参与观察的模式 77
(一)象征互动理论 77
(二)意义和知识决定世界构造的理论(现象学) 78
(三)本土世界建构的理论 79
四、参与观察的实施 80
(一)研究者和他的实施方法 81
(二)距离和一致性——进退两难的观察者 84
(三)记录 86
(四)进入现场、现场地位、退出现场 88
(五)数据调查和加工的技术 89
(六)科学要求 90
(七)案例:双重现实——工业社会学中的参与观察 91
五、伦理的观点 95
第四章 询问 98
一、概述 98
二、日常的询问和科学的询问 99
(一)作为信息交换的日常谈话 99
(二)科学性的标准 100
三、作为社会情景的访问 101
(一)刺激反映模式 102
(二)约束性和非约束性的看法 109
(三)作为人工制品的意见 111
四、询问的形式 121
(一)从很少结构化到完全结构化的采访 123
(二)交往类型:口头的——文字的 126
(三)每种询问类型的应用领域 133
(四)标准的——非标准的访问 139
(五)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 140
(六)直接的和间接的问题 144
(七)根据意见的不同集中度进行询问 146
五、问卷策略 153
(一)访问者——挑选和培训 158
(二)回答是真实的还是人为的 159
第五章 实验 162
一、社会研究中的实验 162
(一)实验的功能和一般的概念确定 163
(二)基本条件 164
二、实验的各种类型 165
(一)实验室实验和田野实验 165
(二)规划实验和前—后—要素法 166
(三)同时的和相继的实验 166
(四)模拟和演习 167
(五)实验的一个例子 168
三、实验控制的技术和问题 170
(一)控制的技术 170
(二)实验控制中的问题 172
四、社会科学中对实验的异议 173
(一)“自证预言”和“自否预言” 173
(二)实验的选择性 174
(三)道德的限制 175
(四)小结和展望 176
第六章 内容分析 178
一、社会科学的内容分析的对象 178
二、方法的历史 181
三、内容分析的概念和形式 186
(一)描述式的内容分析 188
(二)推论式的内容分析 189
(三)交往的内容分析 192
四、研究过程 194
(一)确定分析材料和样本选择 194
(二)建立分类体系 196
(三)计数单位的编码 198
(四)数据的加工和分析 198
(五)信度和效度检验 198
(六)媒介作用分析——一个例子 199
第三篇 社会数据的运算 201
第七章 尺度化方法 202
一、功能和概念确定 202
(一)概念 202
(二)作为尺度基本要素的指标 203
二、效度和信度 204
三、尺度化方法的分类 205
(一)方法的测量层次 205
(二)测量什么? 207
四、重要的尺度化方法 208
(一)等级序列和成对比较 208
(二)极谱法 210
(三)瑟斯通的等间距法 212
(四)里克特的相加评估法 213
(五)古德曼的阶梯分析法 214
(六)对有关复杂问题的深入尺度方法的说明 217
五、总结和概括 217
第八章 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在经验性社会研究中的应用 219
一、对社会研究中数学和统计方法的意义的看法 219
二、数学的描述模式 222
(一)概率论 222
(二)矩阵计算 226
(三)其他的数学描述模式 227
三、社会研究中的统计学 232
(一)统计学的划分 232
(二)统计的特征和测量层次 233
四、描述统计 235
(一)频数描述 235
(二)统计度量指标 237
(三)相关和回归 240
(四)理论的频数分布 244
五、抽样 248
(一)抽样类型 249
(二)系统的误差原因 252
(三)抽样估计值 253
(四)抽样量的确定 257
六、假设检验 258
(一)假设检验 259
(二)x2检验 260
七、方差分析和多变量方法 262
第九章调查数据的运算 264
一、调查的准备 265
(一)假设和操作化 265
(二)调查工具和电子数据处理辅助支持 266
(三)质量评判和试调查 268
二、调查数据的整理 273
三、分析经过整理的数据 278
(一)单一特征数据的运算 280
(二)对相互联系的多变量的运算 284
四、解释和研究报告 291
第四篇 展望 295
第十章1945年以来经验性社会研究的发展——未来的任务 296
一、知识和非知识之间的经验性数据 296
二、联邦德国经验性社会研究的回顾 301
三、克服关于理论和经验关系的矛盾假定 305
四、精确到无意义? 308
五、展望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