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唐五代的性论走向 1
第一章 以性为本观的初期形态 7
一、性无善恶论的形成 7
二、性无善恶论的展开 18
三、性善恶混的新发展 28
四、“生之谓性”与张、程之间 40
第二章 道南学派与性学的创立 65
一、程学传承 66
二、《春秋》学 69
三、《中庸》学 77
四、《周易》学 87
五、《论语》学 92
六、《孟子》学 99
七、《大学》学 106
第三章 “理学”的产生 113
一、整体“理学”的形成 114
二、“理学”概念的出现与含义 135
第四章 理学分系的历史考察 163
一、理学的总结与学术自觉 163
二、理学分系的由来与历史 168
三、两系之分与朱陆异同之辩 173
四、朱陆“和会”与终归一致 193
第五章 当代流行的宋明理学分系 205
一、20世纪中期前后的理学分系 205
二、当代“三系说”之一——理、气、心的三分 213
三、当代“三系说”之二——性、心、理的三分 232
四、劳思光先生的一系说 254
第六章 性学的体系与四系之间 265
一、以性为本的性学体系 265
二、朱学的“性即理”与性善原则 276
三、陆王说性与“心即理”说 302
四、明代气学与性气“一本” 315
第七章 性学遗产与学术传承(上) 331
一、以性为本 332
二、性无善恶 350
第八章 性学遗产与学术传承(下) 371
一、心以成性与吾学“本心” 371
二、性命全体与理学整体 382
结语 411
主要参考文献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