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河口科学:打开海岸带生态 1
一、前言 3
二、河口综合研究的类型 6
三、科学的综合研究与管理 7
四、本书的结构 7
第二章 估算人类活动对进入河口的氮和有机碳通量的影响的方法 10
一、前言 10
二、模拟进人哈得孙河的有机物的来源 11
三、关于由陆地进人北大西洋的氮通量的比较方法 17
第三章 进入海岸带的水和营养物质通且的宏观模型 28
一、前言 28
二、流域的意义—在陆地至全球尺度下 30
三、模拟方法 31
四、近期的建模策略 41
五、近期的进展和对研究的支持 45
六、结论 47
第四章 综合输入海岸带系统的流域的资料 57
一、为什么进行综合研究 57
二、核心问题 60
三、一般性原理 60
四、为了阐明核心问题,应采用哪些方法,应优先考虑哪些方法? 60
五、对已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模型 61
六、克服综合研究的障碍 64
七、设想的项目 65
第五章 海平面异常对河口过程的影响 74
一、前言 74
二、材料和方法 75
三、物理背景 76
四、结果 77
五、讨论 85
六、结论 87
第六章 河口综合模拟 90
一、前言 90
二、对生物/生态模型的评论 91
三、对环流模型的评论 92
四、模型的种类 92
五、河口模型的例子 93
六、讨论与总结 101
第七章 河口分类的生态学前景 105
一、前言 105
二、水动力学分类方法 107
三、与生态系统过程的联系:滞留时间和颗粒物捕集 111
四、地貌和物理分类法的结合 116
五、结论和建议 122
第八章 物理过程与生态系统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比较方法的应用 125
一、前言 125
二、物理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间的耦合 126
三、河口分类:比较法的构架 132
四、数学模型:综合研究的工具 132
五、滞留时间的确定 134
六、非拉格朗日量:颗粒物和游离体 135
七、变化的时间尺度 136
八、空间变化 136
九、多个河口的相互作用:区域的观点 137
十、建议 137
第九章 小尺度研究结果在大尺度研究中的应用——特定地点的观测结果与全球尺度上的反硝化作用估算 148
一、前言 148
二、河口特定位置的过程研究 149
三、生态系统尺度的反硝化作用 151
四、反硝化作用对生态系统中N☆ P比例的影响:不同河口之间的比较 157
五、生态系统之间的比较:淡水和河口 158
六、区域尺度的研究方法 159
七、全球尺度的淡水和近海生态系统反硝化模型 164
八、结论/总结 166
第十章 墨西哥海湾生物系统对密西西比河营养物质变化的响应 171
一、前言 171
二、方法 174
三、综合分析的结果 175
四、展望 188
第十一章 河流流量和营养物质负荷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对切萨皮克湾数据的综合分析 193
一、前言 193
二、方法 194
三、结果和讨论 200
四、结论 211
第十二章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高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 215
一、前言 215
二、长期、连续的数据收集 216
三、生态系统间的比较 221
四、数学模型 228
五、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收支平衡计算以及质量平衡方法 232
六、实验 236
七、结论 239
第十三章 海岸生物地貌——研究温带海岸湿地的演化、形态和可持续性的综合方法 250
一、前言 250
二、海岸湿地的演化 251
三、潮沟的发育 253
四、湿地表面高程 255
五、结论 257
第十四章 切萨皮克湾富营养化模型 261
一、前言 261
二、切萨皮克湾 261
三、切萨皮克湾模型包 267
四、模拟结果 277
六、管理上的应用 290
七、目前的综合研究 292
八、未来研究展望 293
第十五章 潜在生长率的空间显式模型——河口鱼类产量与生物和物理条件的关系 298
一、前言 298
二、一般性方法 300
三、应用举例 303
四、总结和应用前景 310
第十六章 生境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315
一、前言 315
二、生境和生境结构的概念 317
三、生境变化——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的改变 323
四、行动计划与建议 327
第十七章 综合的生态经济区域模型 338
一、综合生态经济系统模拟 338
二、计算和模拟 339
三、模型的目的 341
四、高通用性的概念模型 341
五、高精度的解析模型 342
六、高真实效果的解析模型 342
七、中度通用性和中度精确性的指标模型 342
八、尺度和等级 343
九、不规则性和浑沌 344
十、分辨率和可预测性 345
十一、演化研究方法 346
十二、将模拟作为完善管理和建立共识的工具 349
十三、综合模型研究实例:帕图信特河流域 350
十四、结论 365
第十八章 河口管理中的综合研究 372
一、成就和挑战 373
二、导致成功的因素 376
三、妨碍成功的因素 377
四、发展综合科学知识 378
五、综合科学知识在特定地点管理中的应用 379
六、联邦和州机构的作用 381
七、学术界的作用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