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文献综述第一章 职业倦怠研究的发展 1
一、职业倦怠研究的意义 1
二、职业倦怠的理论模型 3
三、职业倦怠的类型 8
四、职业倦怠的研究历史 9
五、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视角 9
六、职业倦怠的研究趋势 10
附录:职业倦怠十大高发职业排行榜 13
第二章 职业倦怠的概念 18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 18
二、职业倦怠的症状 20
三、职业倦怠的界定 21
四、职业倦怠成因的理论研究 27
附录:美国教师职业倦怠根源探析 39
第三章 工作要求——资源理论 49
一、JD-R模型的提出 49
二、JD-R模型的内涵 50
三、JD-R模型与其他相关模型 50
四、JD-R模型与倦怠的两因素模型 51
五、JD-R模型与倦怠的三因素模型 52
六、对JD-R模型的评价 53
七、研究展望 55
第四章 职业倦怠的测量与诊断 56
一、主要职业倦怠自陈量表评介 56
二、职业倦怠他评问卷 64
三、客观生理指标测量法 65
四、职业倦怠的诊断 66
五、职业倦怠的检出率 67
第五章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68
一、教师职业倦怠及其测量 68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模型 69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72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 73
五、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 76
六、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主要表现 78
七、我国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 81
八、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研究 82
附录:入职阶段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83
第六章 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 87
一、社会支持的概念 87
二、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 89
三、社会支持的分类 90
四、社会支持的研究方法 91
五、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93
第七章 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 94
一、自我效能感及教师自我效能感 94
二、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 95
三、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表现 96
四、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方法 100
第八章 认识教师职业 101
一、教师的劳动特点 101
二、教师的职业角色 107
三、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 110
四、教师的法定权利与义务 113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 115
第九章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 118
一、工作压力的概念 118
二、压力源与工作压力源的概念 118
三、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 120
四、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 122
第十章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123
一、工作特征因素 125
二、个体特征因素 137
第十一章 教师职业发展与职业倦怠 145
一、教师职业发展 145
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46
三、影响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 153
四、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156
五、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困惑与调适 157
第十二章 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 159
一、主要观点与理论 159
二、职业倦怠两种研究取向的关系 161
第十三章 职业倦怠的干预 163
一、职业倦怠的个体干预 164
二、职业倦怠的组织干预 167
三、述评与展望 172
四、罗杰斯的发现:自我概念的扭曲 173
五、教师心理的自我定位 178
附录一: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倦怠 186
附录二:测试-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 193
下篇 实证研究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200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00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203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204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208
第五部分 讨论 226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 233
附录一:访谈提纲 235
附录二:教师职业状况调查问卷 236
二、高师生目标取向、自尊与职业价值观关系的研究 242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42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244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275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280
第五部分 讨论 303
第六部分 结论 311
第七部分 附录 312
参考文献 316
后记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