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路基本知识 1
1.1电路、电路模型 1
1.2电路的基本参量 2
1.2.1电流和电压 2
1.2.2参考方向 3
1.2.3电位 4
1.2.4电功率 4
1.3电路的状态和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6
1.3.1电路的状态 6
1.3.2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8
1.4理想电路元件 9
1.4.1理想电源 9
1.4.2理想电阻元件 11
1.4.3理想电容元件 11
1.4.4理想电感元件 12
1.5基尔霍夫定律 13
1.5.1名词术语 13
1.5.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5
1.5.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5
1.6本章小结 17
第2章 电路的等效变换 22
2.1网络等效 22
2.1.1等效的定义 22
2.1.2等效的意义 23
2.2电阻网络的等效 23
2.2.1电阻的串联 23
2.2.2分压定理 24
2.2.3电阻的并联 24
2.2.4分流定理 25
2.2.5电阻的混联 25
2.2.6T型网络与П型网络的等效 26
2.3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 28
2.3.1实际电源的等效 28
2.3.2实际电源等效时的注意事项 29
2.4本章小结 31
第3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4
3.1独立的KCL方程和KVL方程 34
3.1.1电路的独立性原则 34
3.1.22b方程法 35
3.1.3独立的KCL方程 35
3.1.4独立的KVL方程 35
3.2支路电流法 36
3.2.1支路电流法 36
3.2.2网孔电流法 37
3.3节点电压法 39
3.3.1节点电压法 39
3.3.2弥尔曼定理 40
3.4叠加定理 41
3.4.1叠加定理 42
3.4.2齐次定理 42
3.5戴维南定理 44
3.5.1戴维南等效 44
3.5.2戴维南定理 44
3.6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5
3.7本章小结 47
第4章 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 52
4.1动态元件 52
4.1.1电容的储能 52
4.1.2电感的储能 53
4.2动态电路方程的建立 54
4.2.1方程的建立 54
4.2.2换路定则 55
4.2.3初始值的确定 56
4.3RC电路的过渡过程 58
4.3.1零输入响应 58
4.3.2零状态响应 60
4.4RL电路的过渡过程 61
4.4.1零状态响应 61
4.4.2零输入响应 62
4.5本章小结 64
第5章 正弦交流电路 68
5.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68
5.1.1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区别 68
5.1.2正弦量的三要素 69
5.2正弦信号的相量表示法 71
5.2.1正弦信号的表示方法 71
5.2.2相量 72
5.2.3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73
5.2.4相量图 75
5.3正弦电路中的电阻元件 75
5.3.1电阻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76
5.3.2电阻元件的功率 76
5.4正弦电路中的电感元件 78
5.4.1.电感元件上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78
5.4.2电感元件的功率 79
5.5正弦电路中的电容元件 81
5.5.1电容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81
5.5.2电容元件的功率 83
5.6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85
5.6.1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85
5.6.2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85
5.7RLC串联电路 88
5.7.1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88
5.7.2电路的性质 88
5.8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91
5.8.1阻抗的串联 92
5.8.2阻抗的并联 92
5.9电路的谐振 95
5.9.1串联谐振 95
5.9.2并联谐振 96
5.9.3功率因数的提高 96
5.10对称三相电路 97
5.10.1三相电源的连接 97
5.10.2三相对称负载的连接 99
5.11本章小结 101
第6章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106
6.1耦合电感元件 106
6.1.1耦合电感的基本概念 106
6.1.2耦合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108
6.2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模型 109
6.2.1耦合电感的串联等效 109
6.2.2耦合电感的T型等效 111
6.3理想变压器 113
6.3.1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 113
6.3.2理想变压器元件的阻抗变换性质 114
6.4交流铁芯线圈 115
6.5电磁铁 115
6.6本章小结 116
附录A 实验 119
实验一 电阻器、电容器的识别与检测及万用表的使用 119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121
实验三 叠加定理的验证 123
实验四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124
实验五 日光灯照明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127
附录B 安全用电常识 130
B.1触电事故 130
B.2安全用电措施 131
附录C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133
参考文献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