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文学存在的事实性与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合法性 1
一 文学存在的事实性 1
二 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合法性 6
第一编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基本问题 13
第一章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与文学本体论 13
一 作为文学本体论基础的哲学本体论 13
二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文学本体论的当代选择 20
第二章 文学存在方式与文学存在方式研究方法论 27
一 文学存在方式的内涵及其对传媒要素的依赖 27
二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方法论 33
第二编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历史踪迹 45
第三章 西方与中国当代文论中的文学动态存在方式研究 45
一 从古希腊到20世纪初:“世界—作家—作品”模式 45
二 从现象学到接受美学:“作家—作品—读者”模式 53
三 艾布拉姆斯:“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模式 61
四 文学社会学:“世界—作家—作品—中介者—读者”模式 66
五 民主德国马克思主义:“世界—作家—作品—收件人—读者”模式 69
六 中国当代文论中的文学动态存在方式研究 74
第四章 当代中西文论中的文学静态存在方式研究 79
一 文学作品与其他文学活动要素的关系 80
二 文学作品的性质 83
三 文学作品的文本结构 87
四 中国当代文学静态存在方式研究 91
第三编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与现代传媒语境 99
第五章 现代传媒技术革命与现代传媒时代 99
一 现代传媒时代 99
二 机械印刷的力量 102
三 电子传媒的兴起及其社会后果 105
四 网络传播与新的交往模式 112
第六章 现代传媒影响下的文学场 118
一 关于文学场 118
二 古代社会权力场中的传媒与文学 121
三 现代机械印刷与自主性文学场 128
四 电子传媒与当代文学场的裂变 140
第四编 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 159
第七章 文学信息的生产、传播与接受 159
一 文学活动: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 159
二 文学信息的性质与结构 162
三 文学信息的历史发生 170
四 文学信息的现实生成 175
五 文学信息的传播与接受 179
第八章 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动态存在方式 187
一 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世界要素的双重存在 188
二 在作家与世界之间:传媒的制造 192
三 作品与权力:传媒的建构 198
四 从手稿到作品:传媒的选择 203
五 集体文学生产:“传媒参与创作” 208
六 文学动态存在方式的理论模式 212
第九章 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静态存在方式 220
一 文学信息链上的不同作品形态 220
二 作为“传媒文本”的文学作品 224
三 传媒研究视域中文学作品的存在结构 229
四 文学作品传媒要素的审美价值 233
主要参考书目 240
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