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附英文) 1
绪论一、庙会研究综述 4
二、研究取域及研究对象 12
三、研究方法 17
四、部分术语界定——构筑论文的方砖 26
第一章 仪式乐班的研究背景第一节 地理概述及自然生态环境 39
一、研究地点之地理概述 39
二、研究范围中的村落 46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中的庙宇分布及变迁 50
一、县志及村民记忆中的庙宇分布 50
二、80年代之后庙宇的重建及其分布情况 59
三、庙宇形制 63
四、代表性五座庙宇概述 65
第三节 庙会——具有自变功能的第三领域 71
一、“第三领域”阐释——在他变中生存的自变体系 71
二、阳高庙会综述 75
第二章 乐班概述第一节 乐班界定 87
一、阳高县音乐类班社概述 87
二、乐班界定 88
三、乐班的生存空间 94
第二节 阳高北部乐班分布 99
一、阴阳、鼓匠的分布 99
二、乐班数量变化 101
三、乐班分布探析 102
第三节 乐班成员的婚姻——改弦更张中的延续与变化 111
一、改弦更张中的延续:20世纪初至50年代 111
二、地位及身份的转变:50—70年代末的婚姻观念及选择 112
三、改革开放时期:80年代以来的变化中的不变 114
第四节 乐班服饰 115
一、阴阳乐班的服饰 115
二、“不讲究”的鼓匠 117
第五节 乐班的黑话 119
一、一个并非“中国特色”的现象:黑话 119
二、阳高县乐班黑话 120
第三章 庙会中的乐班及祈雨仪式第一节 庙宇与乐班的双向选择 129
一、庙宇对于乐班的选择 130
二、乐班对于庙宇的选择:从没有选择到有所选择 133
第二节 庙会中的班社构成 135
一、乐班及各类班社共筑的庙会音声环境 135
二、庙会吸纳乐班的变化及其具体方位设置 145
第三节 庙会祈雨仪式详录 150
第四章 乐班音乐建构第一节 乐班传统曲目及结构阐释 179
一、传统套曲概述及地方释义 180
二、传统套曲结构 186
三、阴阳与鼓匠传统套曲之比较探究 191
第二节 乐班乐器择用及其变化 195
一、乐班乐器构成及变化 195
二、现用乐器的变化及分类 197
第三节 作为表演的口传艺术——乐班技艺传承及演奏方式与谱本的关系 202
一、草根文化的口头传统 203
二、阳高北部乐班的技艺传承与谱本的关系 205
三、乐班演奏特点及其与谱本的关系 211
四、作为表演的口传艺术:乐班艺术交流语境与谱本 213
第四节 多元的乐班音乐与适应性调节 217
一、学界关注的偏好 217
二、多元的阳高北部乐班音乐 219
三、四维体系中的乐班音乐调节 224
第五章 庙会及乐班中被建构与反建构的女性第一节 庙会中的女性禁忌 235
一、禁忌与女性禁忌 235
二、庙会中的女性禁忌 238
第二节 庙会与女性 245
一、庙会中的女性 245
二、庙宇中的女性神灵崇拜 247
三、参与庙会的女性分类及其与音乐的关系 251
四、乐班中的女性——以阳高县北部阴阳与鼓匠乐班为例 256
第三节 庙会及乐班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267
一、性别与社会性别 268
二、庙会禁忌及乐班音乐建构中的社会性别 270
第六章 谁是乐班的恩主——世俗化的集体经济供养模式第一节 庙宇经济构成与供养人 280
一、阳高庙宇经济构成基本概况 280
二、庙宇音声供养人 289
第二节 生活在经济供养中的乐班及其内部经济分配制度 291
一、生活在庙宇经济供养中的乐班 291
二、走出庙宇经济供养的乐班 300
三、乐班内部经济分配制度 305
第三节 乐班的恩主——以户为单位的世俗化集体经济供养 308
一、乐班的恩主 308
二、作为“经济人”的乐班 312
三、乐班经济关注的后续之思 315
第七章 庙会·乐班·家族——链接群体仪式与家族仪式的象征文化第一节 多样的乐班表演场合 319
一、乐班的表演场合 320
二、白事中的约定俗成 326
第二节 乐班庙会程序与白事程序比照 330
一、庙会及白事仪式比较 330
二、庙会与白事:群体仪式与家族仪式 336
第三节 作为象征文化的乐班 344
一、文化空间及其特性 344
二、村落文化空间的两种类型: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 345
三、理性建构的有序文化空间 348
四、村落文化空间中的乐班 351
结语 秩序空间中的仪式乐班——建构村落秩序与象征体系的文化符号一、秩序空间中的仪式与象征体系 357
二、秩序空间中的秩序化生存 359
三、秩序空间中的中间样态 361
附录一 阴阳与鼓匠套曲谱例 364
附录二 在希望的田野上——田野工作日志摘录 430
附录三 论文图表索引 456
参考文献 464
致谢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