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章开沅,严昌洪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2232237
  • 页数:736 页
图书介绍: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本书包括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思想的演变、辛亥革命与清末明初的民族国家认同、辛亥革命与民初议会政治、北京临时政府的制度建设等9章。

第一章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思想的演变 1

一 19世纪末以前政治思想的回顾 1

1.如何看待传统的政治思想 2

2.革新与守旧思想六十年间的消长 13

二 20世纪初年的一轮思想启蒙 36

1.弘扬民族主义和国民意识 36

2.脱除种种奴隶羁绊 40

三 体制内改革思想的延续 50

1.君主立宪思想的演进 50

2.体制内改革与革命运动的关系 57

四 革命民主思想星火燎原 64

1.革命思想和民主主义的形成 64

2.三民主义把革命思想民主思想系统化 70

3.革命民主思想对“君主立宪”主张的胜利 77

五 激进躐等与偏颇谬误的滥觞 85

1.社会主义的早期传播 85

2.无政府主义的杂音及时人对其所作的初步批判 95

第二章 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的民族国家认同 111

一 世界观念与“种”、“群”意识:晚清民族意识的初步自觉 112

1.世界观念与“华夏中心主义”的衰微 112

2.进化论的传入与“种”“群”意识 117

二 史学与文学:20世纪初知识分子的民族国家想象 127

1.新史学与民族国家理论建构 129

2.“小说界革命”与民族国家想象 142

三 省与国:20世纪初国人民族国家认同的二极——以“非省界”与“筹边建省”思潮为中心 150

1.非“省界” 153

2.“筹边建省”论 157

3.问题的实质 160

四 名与利:清季国籍问题与国人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 164

1.国籍问题的表现 164

2.民众对荷属国籍法的反应 170

3.国人国籍意识的成熟——国籍法 173

4.清政府的对策 177

五 满与汉:清末民初民族国家建构道路的曲折与发展 182

1.“化满汉畛域” 183

2.“排满”与种族主义 188

3.“大民族主义”的出台 192

4.“五族共和”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方案 196

余论:中华民族认同的最终实现 202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民初议会政治 205

一 近代中国人对议会制度的认识 205

1.西方议会思想的引入 205

2.20世纪初的议会制度设计 210

二 民国初年议会政治的最初实践 219

1.辛亥革命催生了代议制度 219

2.南京临时参议院 222

3.北京临时参议院 229

4.关于议会政治的讨论 237

三 第一届国会 246

1.第一届国会的组织构造 246

2.国会的内部关系和运作 248

3.议会制度的畸变 267

四 辛亥革命的议会政治遗产 273

1.孙中山对代议政治的反思与直接民权构想 273

2.议会政治是否适合中国 282

3.话语转换:新的替代方案 287

五 民初议会政治的困境与政治发展 300

第四章 北京临时政府的制度建设 309

一 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过程 310

1.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310

2.中央政府机构的整合与人员安排 312

3.过渡时期的制度运作 318

二 制度建设的资源、需求与运作机制 327

1.北京临时政府制度建设的现成资源 327

2.北京临时政府制度建设的运作机制 331

三 中央政治制度的建设 336

1.前清制度的废除与援用 336

2.南京临时政府所颁制度的承继与修订 340

3.新制度的创立 345

四 地方政治制度的划一 347

1.革命时期地方制度的混乱 347

2.划一地方制度的尝试 349

五 民国初年部院之争 358

1.论争之由来 358

2.论争之结果 364

3.论争之意义 367

六 北京临时政府政治制度建设评价 372

第五章 辛亥革命与民国政权建设 378

一 辛亥革命与国家政权现代化的探索 378

1.国家政权现代化的尝试——清末新政 378

2.国家政权现代化的探索——总统制与内阁制 384

3.孙中山的现代国家政权理论 389

二 “党治”与民国政权建设 399

1.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理念的形成与传播 399

2.清末民初孙中山政党政治思想的形成 401

3.政党政治的实践——宋教仁与政党内阁 404

4.从“以党建国”到“以党治国” 405

5.从“以党治国”到“一党专政” 410

三 地方自治与地方政权建设 418

1.清末民初中央权威的丧失与地方势力的崛起 419

2.民国时期的地方主义 421

3.地方自治的起源与发展 425

4.孙中山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自治 428

第六章 训政与宪政——从孙中山到蒋介石 432

一 孙中山的训政、宪政思想 432

1.孙中山训政、宪政思想的形成 432

2.孙中山训政、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435

3.孙中山训政、宪政思想评价 438

二 蒋介石的训政实践 441

1.训政时期的开始及国民党一党专政政治体制的确立 442

2.蒋胡约法之争与《训政时期约法》 447

3.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貌合神离的五院制度 455

4.蒋介石借训政建立个人独裁统治 462

三 蒋介石的宪政实践 467

1.宪政运动的发展及蒋介石对宪政的筹划 467

2.抗战胜利后各党派关于中国宪政模式的争论 478

3.制宪国民大会与《中华民国宪法》 486

4.蒋介石所谓宪政的开始与结局 494

第七章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党政治 504

一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党政治的命运 504

1.西方政党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504

2.孙中山的政党政治思想 508

3.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成立 512

4.政党林立——辛亥革命后的壮观景象 514

5.议会斗争的失败与政党政治的受挫 518

6.议会党向革命党的转变 523

二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中国政党政治的刷新 525

1.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潮的时兴 525

2.中国共产党党派合作思想的确立 530

3.第一次国共合作——两党合作的最初探索 534

4.党派合作的破裂及其教训 537

三 中国政党政治的曲折发展 540

1.民主党派的艰难产生 541

2.中国共产党提出第二次国共合作——两党合作的再次探索 544

3.民主党派政治热情的消长 549

4.中共推动下的民主宪政运动与中间党派的初步结合 552

5.中国共产党政党思想的逐步成熟 556

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 560

1.抗战的胜利与民主党派的勃兴 560

2.旧政协的召开——一个冬天的政党政治神话 563

3.两党合作的破裂及其教训 567

4.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 571

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党派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574

6.新政协的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576

第八章 辛亥革命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581

一 建构平等国家关系的外交平台 581

1.摆脱中外不平等条约的羁绊 581

2.重建与周边邻国的睦邻友好 592

二 外交体制的变革与转型 603

1.外交体制的改革与转型 603

2.外交官的职业化 610

三 国际参与及国际行为表现 616

1.民国北京政府参与国际联盟及在相关体制中的表现 617

2.南京国民政府在创建联合国中的作用 6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全面参与联合国体制 625

四 民众的外交关怀和外交参与 632

1.反对划分山东战区 反对“二十一条”交涉 633

2.迫使民国北京政府拒签和约 636

3.促成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 638

4.鞭策南京国民政府改变对日不抵抗政策 640

第九章 辛亥革命与祖国统一大业 644

一 封建一统的裂变与近代统一的艰难追求 646

1.封建一统裂变的必然趋势 646

2.近代中国重新统一的困境 651

二 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生成及特点 659

1.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生成与演进 660

2.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特点与变化 665

三 辛亥革命与孙中山是全球华人团结的纽带 690

1.海外华侨——辛亥革命的起点和主干 691

2.孙中山的华侨观念对海外华人所起的凝聚作用 700

3.辛亥革命唤起的侨胞对祖国的绵绵之情 706

四 辛亥革命、孙中山与两岸关系 710

1.辛亥革命与抗日复国斗争的相互支持 711

2.辛亥革命所谋祖国统一中的台湾情结 717

3.“辛亥革命史”研究与当今两岸关系 721

4.“两岸对话”的结构分析及发展策略 727

后记 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