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与意义体悟 传统心性修养之学的核心问题》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一骑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310027906
  • 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心性修养之学极具代表性的两个核心问题——感应与意义体悟,勾勒出其特点、性质及现实意义。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本研究的缘起及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 4

第三节 本研究的意义 5

第四节 本研究的思路 5

第二章 绪论——心性修养之学的性质 8

第一节 心性修养之学的特质 9

第二节 心性修养之学的作用 12

第三节 心性修养之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14

第三章 感应观念及其特性 17

第一节 与机械因果观念相对的感应观念 17

第二节 感应的涵义及特性 23

第四章 语言文字与感应 28

第一节 语言与有效性的评估 29

第二节 汉语的情境性、感受性 31

第三节 汉语的审美品格与模糊性 32

第五章 感应与诠释 35

第一节 加达默尔的本体诠释学与感应 35

第二节 布伯的对话诠释学与感应 38

第六章 感应中的倾听与言说 42

第一节 倾听的意义 42

第二节 孔子之倾听工夫 45

第三节 庄子的倾听工夫 49

第四节 感应中的言说 52

第七章 感应中的学问与读书 56

第一节 学问与思想的关系 56

第二节 学问是通过交互感应化除小我的过程 58

第三节 作为学问的一个要项,读书也是人格转化的历程 59

第四节 读书与精神的凝聚集中 62

第五节 以虚静心读书才能与作者发生感应 63

第八章 感应中的礼 67

第一节 礼的起源 67

第二节 礼有报本返始与受福的意义 69

第三节 礼的感应性质 74

第四节 礼是艺术化的感应方式 84

第九章 感应中的孝 92

第一节 孝是对父母“感”的响应 92

第二节 孝本于“报”的观念 97

第十章 感应中的仁 99

第一节 仁是我与对方面对面的感应关系 99

第二节 仁是安身立命之所 102

第十一章 感应中的命 104

第一节 “知命”的内涵 104

第二节 对于“知命”的解释 109

第三节 现代人的意义缺失 113

第四节 知命的途径 115

第五节 结论 117

第十二章 感应中的生态伦理 118

第一节 深度生态学眼中的生态问题 118

第二节 深度生态学所涉及的宗教、伦理问题 121

第三节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生态伦理观念 122

第四节 通过感应建立生态伦理的实际过程 125

第十三章 占卜活动中的感应 135

第一节 作为占卜之书的《易经》 135

第二节 占卜即感应的过程 139

第三节 荣格对《易经》占卜机理的阐发 142

第十四章 感应中的理想人格 146

第一节 中西文化中的理想人格 146

第二节 圣贤与崇圣心理 147

第三节 感应及理想人格的叙述 149

第四节 与理想人格的感通之道 152

第五节 理想人格的诠释 153

第十五章 意义的体悟(上)——先秦诸子篇 156

第一节 孔子——好学而集大成 158

第二节 孟子——扩充善端及反身而诚 160

第三节 庄子——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164

第四节 老子——反中求成 168

第十六章 意义的体悟(中)——经典篇 174

第一节 《中庸》——极高明而道中庸 174

第二节 《易传》——通过象征领悟自然万物的意义 193

第三节 《坛经》——不离凡俗的超越之道 202

第十七章 意义的体悟(下)——理学篇 209

第一节 周敦颐——主静立人极 211

第二节 张载——发展德性之知以体物体身 216

第三节 二程——随处体认天理 221

第四节 王阳明——致良知 224

第十八章 结语 229

参考文献 236

后记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