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篇 晶体光学基础 3
第一章 偏光显微镜 3
第一节 偏光显微镜的构造 3
第二节 偏光显微镜的调节 4
第三节 岩石薄片的制作 5
第二章 单偏光系统下的观察 6
第一节 晶体的形态、解理及交角的测定 6
第二节 自然光与偏光、光的反射与折射、折光率和晶体的双折射现象 7
第三节 光率体 10
第四节 晶体的颜色、多色性和吸收性 14
第五节 矿物的突起、糙面和贝克线 15
第三章 正交偏光系统下的观察 18
第一节 正交偏光的概念及消光现象 18
第二节 干涉色 19
第三节 消光类型及消光角的测定 23
第四节 晶体延性符号及双晶的观察 26
第四章 锥光系统下的观察 29
第一节 锥光系统及其特征 29
第二节 一轴晶光性正负的测定 30
第三节 二轴晶光性正负的测定 33
附录 最主要造岩矿物的光性描述 38
第二篇 岩浆岩 47
第五章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47
第一节 岩浆与岩浆岩的概念 47
第二节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49
第三节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55
第四节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60
第五节 岩浆岩的分类和肉眼鉴定表 65
第六章 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69
第一节 超基性(超镁铁)岩类(橄榄岩-苦橄岩类) 69
第二节 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类) 71
第三节 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类) 74
第四节 中性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 77
第五节 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类) 79
第六节 碱性岩类(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83
第七节 脉岩类 84
第八节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和描述 89
第七章 岩浆岩的成因概述 97
第一节 岩浆岩的成因概述 97
第二节 我国岩浆岩的分布概况 102
第八章 岩浆岩体野外观察的基本方法 104
第三篇 沉积岩 110
第九章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110
第一节 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110
第二节 风化产物的搬运和沉积 118
第三节 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和沉积岩的后生作用 130
第十章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136
第一节 沉积岩的物质组成 136
第二节 沉积岩的结构 138
第三节 沉积岩的构造 138
第四节 沉积岩的颜色 151
第十一章 沉积岩的分类 153
第十二章 外源沉积岩类 155
第一节 火山碎屑岩 155
第二节 陆源碎屑岩 161
第三节 粘土岩(泥质岩)和粘土矿床 180
第十三章 内源沉积岩类 187
第一节 内源沉积岩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187
第二节 铝质岩和铝土矿床 188
第三节 铁质岩和锰质岩 190
第四节 硅质岩和硅藻土矿床 193
第五节 磷质岩及磷灰岩矿床 196
第六节 碳酸盐岩 197
第七节 蒸发岩及有关矿床 211
第十四章 沉积岩岩相及沉积旋回 214
第一节 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 214
第二节 大陆相 216
第三节 海相 221
第四节 海陆过渡相 224
第五节 沉积旋回 228
第六节 岩相分析 230
第七节 沉积建造 233
第四篇 变质岩 236
第十五章 变质岩概论 236
第一节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的概念 236
第二节 变质作用的因素和类型 237
第三节 变质作用的方式 241
第四节 变质岩的物质成分 243
第五节 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247
第十六章 变质岩各论 254
第一节 接触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254
第二节 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260
第三节 动力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262
第四节 区域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264
第五节 混合岩化作用及其岩石 271
第六节 变质岩的肉眼鉴定和描述 274
参考文献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