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篇 寄生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7
第一章 原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4
第一节 鞭毛虫 14
一、肠道鞭毛虫标本的采集、固定、保存与制作 14
二、血液与组织鞭毛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7
三、阴道毛滴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21
第二节 叶足虫 22
一、肠道阿米巴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22
二、自由生活阿米巴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26
三、齿龈内阿米巴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27
第三节 孢子虫 28
一、肠道寄生孢子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28
二、血液与组织寄生孢子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32
第四节 纤毛虫 38
一、结肠小袋纤毛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38
第二章 蠕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41
第一节 绦虫 41
一、绦虫成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41
二、绦虫幼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44
三、绦虫虫卵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47
第二节 吸虫 48
一、肠道寄生吸虫标本的采集、保存与制作 48
二、脉管和组织寄生吸虫标本的采集、保存与制作 52
三、其他吸虫标本的采集、保存与制作 60
第三节 棘头虫 63
一、猪巨吻棘头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63
二、念珠棘头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64
第四节 线虫 64
一、肠道线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64
二、组织线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70
三、其他线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72
第三章 医学节肢动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76
第一节 蜱螨 76
一、蜱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76
二、革螨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76
三、恙螨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77
四、粉螨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79
五、疥螨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82
六、蠕形螨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83
七、其他螨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85
第二节 昆虫 87
一、标本采集 87
二、标本保存 92
三、标本制作 93
第三节 舌形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98
第四章 寄生虫虫体和病理大体标本制作技术 99
第一节 瓶装液浸虫体标本的制作 99
一、瓶装液浸标本装置的基本要求 99
二、瓶装液浸标本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99
第二节 原虫病理大体标本的制作 102
一、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组织器官标本制作 102
二、感染疟原虫的大鼠肝脏标本制作 102
三、卡氏肺孢子虫寄生的肺脏标本制作 102
第三节 瓶装液浸蠕虫病理标本的制作 102
一、感染寄生虫的器官组织标本的制作 102
二、寄生虫附着的器官病理标本的制作 103
三、蠕虫病理大体标本原色保持法 103
第四节 节肢动物性疾病病理大体标本的制作 104
一、感染蝇类幼虫的组织器官标本 104
二、蚤类皮下寄生的皮肤标本 104
三、螨类寄生的豚鼠肺脏标本 104
第五章 其他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08
第一节 医学贝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108
一、医学贝类标本的采集 108
二、医学螺类标本的制作 109
三、医学贝类标本的保存 110
四、医学贝类标本分类的初步检索 111
第二节 淡水鱼、溪蟹、蝲蛄、虾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 112
一、淡水鱼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12
二、淡水蟹、蝲蛄、淡水虾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113
第三节 鼠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 114
一、鼠类标本的采集 114
二、鼠类标本的制作 116
三、鼠类标本的保存 118
第四节 鸟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 118
第五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 120
一、爬行类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 120
二、两栖类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 122
三、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技术 123
第六节 水生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 123
第二篇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技术 129
第六章 病原学检查方法 131
第一节 粪便检查 131
一、直接涂片法 131
二、厚涂片法 131
三、浓集法 132
四、线虫幼虫培养法 134
五、毛蚴孵化法 135
六、成虫的检查 135
七、涂片染色法 136
第二节 肛周虫卵检查 137
一、棉签肛拭法 137
二、透明胶纸法 137
三、胶膜法 137
第三节 血液检查 138
一、血涂片制作 138
二、血涂片主要染色法 138
三、血液寄生虫的其他检查方法 139
第四节 活组织检查 140
一、皮肤 140
二、淋巴结 140
三、肌肉 140
四、肠黏膜 141
五、肝脾 141
六、肺 141
第五节 其他排泄物或抽取物的检查 141
一、痰液 141
二、尿液 142
三、阴道分泌物 142
四、十二指肠抽取物 142
五、骨髓 142
六、脑脊液 142
七、其他 142
第七章 免疫学诊断技术 145
第一节 抗原的制备 145
一、寄生虫抗原的种类 145
二、抗原的制备技术 146
三、寄生虫抗原的制备 149
第二节 抗体的制备 150
一、多克隆抗体 150
二、单克隆抗体 151
三、基因工程抗体 152
第三节 皮肤试验 152
一、皮内试验 153
二、挑刺试验 153
第四节 凝集反应 154
一、间接血凝试验 154
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 155
三、胶乳凝集试验 155
第五节 沉淀反应 155
第六节 免疫电泳技术 156
第七节 免疫标记技术 157
一、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157
二、放射免疫标记技术 159
三、酶免疫标记技术 159
四、胶体金标记技术 164
五、生物素-亲和素标记技术 165
六、免疫电镜技术 165
第八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66
第九节 寄生虫学特有的免疫诊断技术 168
一、尾蚴膜试验 168
二、环蚴沉淀试验 168
三、弓形虫染色试验 168
第八章 寄生虫感染的影像学诊断 170
第一节 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的影像学诊断 170
一、脑囊虫病 170
二、脑包虫病 172
三、脊椎包虫病 172
四、脑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 172
五、脑血吸虫病 173
六、脑型肺吸虫病 174
七、脑弓形虫病 174
第二节 肺部寄生虫感染的影像学诊断 175
一、肺型并殖吸虫病 175
二、肺包虫病 176
三、肺型血吸虫病 178
第三节 肝胆管寄生虫感染的影像学诊断 178
一、肝包虫病 178
二、肝血吸虫病 180
三、肝华支睾吸虫病 181
四、胆囊及胆管蛔虫病 182
五、阿米巴肝脓肿 182
六、弓形虫性肝炎 183
第九章 核酸检测技术 185
第一节 PCR技术 185
一、PCR技术的原理 185
二、PCR反应的成分 185
三、PCR反应条件的选择 186
四、PCR技术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 186
第二节 核酸分子探针技术 188
一、疟疾 188
二、弓形虫病 189
三、隐孢子虫病 190
四、卡氏肺孢子虫病 190
五、丝虫病 190
六、囊尾蚴病 191
第三节 DNA芯片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192
一、血吸虫病 192
二、疟疾 193
三、弓形虫病 193
四、肠道原虫病 193
第四节 核糖体展示技术 193
一、简介 193
二、核糖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 194
三、mRNA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 194
四、核糖体展示技术的基本操作过程 194
第三篇 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 197
第十章 原虫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 199
第一节 腔道原虫 199
一、蓝氏贾第鞭毛虫 199
二、溶组织内阿米巴 199
三、隐孢子虫 201
四、人芽囊原虫 201
五、微孢子虫 202
六、阴道毛滴虫 203
第二节 组织和血液内原虫 203
一、利什曼原虫 203
二、动物疟原虫 205
三、弓形虫 207
四、肺孢子虫 210
第三节 其他原虫 212
一、齿龈内阿米巴 212
二、棘阿米巴 212
三、耐格里属阿米巴 213
四、猪人肉孢子虫 213
五、结肠小袋纤毛虫 213
六、锥虫 214
第十一章 蠕虫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 218
第一节 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幼虫 218
一、猪带绦虫囊尾蚴动物模型 218
二、牛带绦虫囊尾蚴动物模型 219
第二节 棘球绦虫 220
一、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动物模型 220
二、多房棘球绦虫泡球蚴动物模型 221
第三节 缩小膜壳绦虫 221
第四节 日本血吸虫 222
一、日本血吸虫动物模型 222
二、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动物模型 223
三、血吸虫肺肉芽肿动物模型 223
第五节 肝片形吸虫 224
第六节 华支睾吸虫 225
第七节 并殖吸虫 227
一、卫氏并殖吸虫 227
二、异盘并殖吸虫 228
三、斯氏并殖吸虫 229
四、三平正并殖吸虫 230
第八节 布氏姜片吸虫 230
第九节 棘头虫 231
一、猪巨吻棘头虫 231
二、念珠棘头虫 231
第十节 旋毛形线虫 231
第十一节 丝虫 233
第十二节 广州管圆线虫 235
第十三节 结膜吸吮线虫 237
第十四节 其他蠕虫 238
一、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与美洲板口线虫 238
二、犬弓首线虫幼虫期动物模型 239
三、肝毛细线虫 239
四、异尖线虫转续宿主动物模型 239
五、小兔唇蛔虫 240
第四篇 寄生虫的人工培养技术 243
第十二章 寄生原虫的体外培养 245
第一节 鞭毛虫的体外培养 245
一、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体外培养 245
二、蓝氏贾第鞭毛虫的体外培养 249
三、阴道毛滴虫的体外培养 252
四、其他鞭毛虫的体外培养 254
第二节 阿米巴的体外培养 256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普通培养和纯培养 256
二、结肠内阿米巴的体外培养 257
三、齿龈内阿米巴的体外培养 257
四、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的体外培养 258
第三节 孢子虫的体外培养 263
一、疟原虫的体外培养 263
二、弓形虫的体外培养 269
三、肺孢子虫的培养 273
第四节 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培养 276
一、培养基 276
二、培养方法 276
第五节 人芽囊原虫的体外培养 276
一、虫源准备 276
二、培养基制备 276
三、培养 276
第十三章 寄生蠕虫的培养 282
第一节 绦虫的体外培养 282
一、猪带绦虫的培养 282
二、微小膜壳绦虫的培养 284
三、细粒棘球绦虫的体外培养 285
四、多房棘球绦虫的体外培养 287
五、其他绦虫的体外培养 288
第二节 吸虫的培养 290
一、华支睾吸虫的培养 290
二、并殖吸虫的培养 291
三、日本血吸虫的培养 292
四、其他吸虫的体外培养 297
第三节 线虫的体外培养 297
一、旋毛虫的培养 297
二、丝虫的培养 305
三、其他线虫的体外培养 311
第十四章 医学节肢动物的培养 319
第一节 医学蜱螨的培养 319
一、媒介蜱的培养 319
二、革螨的饲养方法 320
三、恙螨的饲养方法 321
四、疥螨的培养 321
五、蠕形螨的培养 323
六、粉螨的培养 324
七、蜱细胞的培养 327
八、革螨、恙螨细胞的培养 328
第二节 医学昆虫的培养 329
一、蚊的培养 329
二、蝇的培养 331
三、蚤的培养 332
四、蚊细胞培养技术 333
第五篇 寄生虫分子生物学技术 341
第十五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技术 342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342
一、根据分子大小不同分离蛋白质 342
二、利用溶解度差别分离蛋白质 347
三、根据电荷不同分离蛋白质 348
四、蛋白质的选择吸附分离 352
五、蛋白质的亲和层析分离 353
第二节 蛋白质的理化鉴定 357
一、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57
二、蛋白质凝胶电泳 359
三、蛋白质染色鉴定 363
四、一维和二维肽图谱 364
五、肽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纯化 366
六、蛋白质和肽的序列分析 367
第三节 蛋白质的活性鉴定 369
一、蛋白质的免疫印迹法鉴定 369
二、蛋白质的酶活性鉴定 369
第四节 蛋白质的固相合成技术 369
一、蛋白质固相合成的基本原理 369
二、蛋白质固相合成的操作方法 370
三、蛋白质固相合成技术的应用 376
第十六章 核酸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378
第一节 DNA的提取 378
一、DNA分离提取的原则 378
二、质粒和噬菌体DNA的提取和纯化 379
三、真核细胞DNA的提取和纯化 382
第二节 DNA的凝胶电泳 385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 385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86
第三节 真核细胞RNA的制备 387
一、异硫氰酸胍法 387
二、TRIzol RNA提取试剂盒 388
三、细胞质RNA的制备 388
四、瞬时转染克隆化DNA细胞质RNA的提取 388
五、Poly(A) + RNA制备 389
第四节 RNA的凝胶电泳 389
一、在含有氢氧化甲基汞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389
二、乙二醛化R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390
三、甲醛化R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391
第十七章 分子杂交技术 392
第一节 DNA探针与RNA探针制备 392
一、标记物分类 393
二、标记方法分类 393
第二节 合成寡核苷酸探针 400
一、用T4噬菌体多核苷酸激酶标记寡核苷酸探针 401
二、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Klenow片段标记合成的寡核苷酸 402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化合成的寡核苷酸 403
四、酒精沉淀法纯化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 404
五、十六烷基溴化唑啶沉淀法纯化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 404
六、大小排阻层析法纯化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 405
七、用Sep-Pak C18柱层析法纯化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 406
第三节 核酸分子杂交方法 406
一、固相核酸分子杂交 407
二、液相核酸分子杂交 418
三、核酸原位分子杂交 419
四、荧光原位杂交 422
第十八章 基因研究技术 424
第一节 基因克隆技术 424
一、基因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424
二、工具酶及其应用 424
三、基因克隆载体及其选用 427
四、聚合酶链扩增技术 430
五、目的基因的获得 435
六、重组载体的构建 436
七、重组载体的宿主细胞的导入、鉴定和表达 437
第二节 基因文库构建技术 442
一、基因组DNA文库构建 442
二、cDNA文库的构建 445
第三节 RNA干扰技术 450
一、RNA干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450
二、RNA干扰分子靶位的选择 451
三、siRNA的制备方法 452
四、siRNA的导入方法 454
五、RNA干扰结果判断 455
六、RNA干扰技术的注意事项 456
七、RNA干扰技术的研究进展 456
八、RNA干扰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457
第四节 DNA芯片技术 458
一、基因芯片工作原理 459
第十九章 蛋白质组学技术 465
第一节 双向电泳技术 465
一、双向电泳原理 465
二、设备 465
三、试剂 465
四、操作步骤 466
第二节 质谱技术 468
一、所需仪器 469
二、试剂材料 470
三、样品 470
四、操作步骤 471
五、结果分析 473
六、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74
第三节 蛋白质芯片技术 475
一、蛋白质芯片的制作与质量控制 476
二、蛋白质芯片的分类 477
第四节 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 477
一、生物信息学的内容 478
二、分子生物信息数据库 480
第二十章 代谢组学技术 485
一、代谢组学及相关的概念 485
二、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485
三、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举例 487
四、代谢组学研究的应用 487
第二十一章 抗体技术 489
第一节 单克隆抗体 489
一、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 489
二、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489
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490
四、单克隆抗体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 491
第二节 基因工程抗体 491
一、人源化的鼠单克隆抗体 491
二、小分子抗体 493
三、双特异性抗体 493
第三节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494
一、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494
二、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 495
第四节 转人Ig基因小鼠的构建 495
一、人Ig-YACs的构建和筛选 495
二、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495
三、含人Ig-YACs酵母与鼠ESC的融合及克隆 496
四、人Ig-YACs-ESC导入鼠卵母细胞 496
五、含人Ig-YACs-ESC胚胎向小鼠体内送还和子代鼠的生成 497
第五节 抗体的表达 498
一、原核表达 498
二、真核表达 499
三、动植物表达系统 500
第六节 抗体的分离、纯化与保存 500
一、抗体的分离与纯化 500
二、抗体的保存 501
第七节 抗体的鉴定与分析 501
一、抗体效价的鉴定 501
二、抗体特异性鉴定 501
三、抗体纯度鉴定 502
四、抗体亲和力鉴定 502
第八节 抗体技术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 502
一、消化道寄生虫 502
二、肝与胆管寄生虫 503
三、脉管系统寄生虫 503
四、皮肤与组织寄生虫 504
五、呼吸系统寄生虫 504
第六篇 寄生虫病疫苗研究技术 505
第二十二章 全虫疫苗 507
第一节 死疫苗 507
第二节 活疫苗 508
一、活疫苗的制备方法 508
二、活疫苗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509
第二十三章 基因工程疫苗 518
第一节 概述 518
第二节 基因工程活疫苗 519
一、基因工程活疫苗的常用载体 519
二、基因工程活疫苗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521
第三节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522
一、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常用蛋白表达系统及宿主细胞 522
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523
第四节 基因工程重组表位疫苗 525
一、基因工程重组表位疫苗的特点 525
二、基因工程重组表位疫苗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525
第五节 基因工程疫苗的质量控制原则 526
第二十四章 核酸疫苗 529
第一节 目的基因的筛选 529
一、筛选原则 529
二、目的基因的来源和分离 529
三、已用于DNA疫苗的目的基因 531
第二节 载体的选择 532
一、克隆载体 532
二、表达载体 537
第三节 核酸疫苗的构建 538
一、DNA片段的制备 539
二、载体的选择 541
三、目的DNA片段和载体片段的连接 541
第四节 核酸疫苗的制备 543
一、核酸疫苗工程菌的扩增 543
二、核酸疫苗的纯化 543
第五节 核酸疫苗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545
一、疟原虫核酸疫苗 545
二、微小隐孢子虫核酸疫苗 546
三、弓形虫核酸疫苗 546
四、利什曼原虫核酸疫苗 548
五、抗囊虫核酸疫苗 548
六、血吸虫核酸疫苗 549
七、尘螨核酸疫苗 551
第二十五章 其他 553
第一节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553
一、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制备 553
二、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在寄生虫病中的应用 554
第二节 联合免疫 555
一、联合免疫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555
二、寄生虫病联合疫苗的研究现状 556
第三节 免疫佐剂和免疫接种途径 557
一、免疫佐剂作用机制 557
二、佐剂在疫苗接种中的作用 558
三、佐剂的分类 558
四、免疫佐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563
五、免疫接种 563
第四节 实验动物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564
一、选用实验动物的原则 564
二、寄生虫疫苗研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 565
第七篇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和媒介动物防制技术 569
第二十六章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571
第一节 现况调查 571
一、概述 571
二、现况调查的种类 572
三、现况调查中的误差 575
四、现况调查的实施步骤 576
第二节 个例调查和病例报告 580
一、个例调查 580
二、病例报告 582
第三节 暴发调查 583
一、暴发流行的类型、流行曲线及潜伏期的计算 583
二、暴发调查的步骤 584
第四节 筛检 587
一、概述 587
二、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588
三、筛检试验的步骤 591
四、筛检试验效果的评价 591
五、筛检中的偏倚 593
第五节 生态学研究 593
一、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593
二、生态学研究的类型 593
三、生态学研究步骤 594
四、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594
五、生态学研究的应用与局限性 594
第二十七章 寄生虫病流行因素调查 595
第一节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595
一、自然因素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 595
二、生物因素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 595
三、社会因素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 595
第二节 调查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596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 596
二、调查方法 596
第三节 自然因素调查 596
一、环境测量 596
二、环境测量的用途及其局限性 596
三、当前暴露的测量和抽样 596
四、寄生虫自然因素调查的主要内容 597
第四节 生物因素调查 598
第五节 社会因素调查 598
一、社会制度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 598
二、生产活动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 599
三、生活方式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 601
四、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603
第二十八章 寄生虫病媒介生物的现场调查 606
第一节 常见寄生虫病媒介生物 606
一、昆虫纲 606
二、蛛形纲 606
三、甲壳纲 607
四、螺类 607
第二节 媒介生物现场调查的目的 607
第三节 群落构成调查 608
一、物种的多样性 608
二、物种的数量特征和综合特征 608
第四节 种群的分布型 609
一、种群的分布型 609
二、种群分布型的检验 610
第五节 种群密度调查 610
一、绝对密度与相对密度 611
二、常见媒介生物密度调查 612
第六节 媒介生物的生态习性调查 615
一、栖性调查 615
二、吸血习性调查 615
三、季节消长 616
四、越冬调查 617
五、孳生地调查 617
第七节 媒介生物自然感染率调查 618
一、蚊类自然感染率调查 618
二、钉螺自然感染率调查 618
第二十九章 常见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统计指标 620
第一节 相对比和构成比 620
一、相对比 620
二、构成比 621
第二节 率 622
一、率的定义与应用 622
二、应用率时应注意的问题 625
三、率的标准化法 625
第三节 感染度 627
一、定义 627
二、测量方法 627
三、分类 628
四、计算方法 628
第四节 其他常用统计指标 628
一、健康教育评价指标 628
二、防治效果评价指标 629
三、污染评价指标 630
四、钉螺调查统计分析指标 630
五、蚊媒调查常用统计指标 630
六、筛检试验评价指标 631
第三十章 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寄生虫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 633
第一节 原理、方法 633
一、基本概念 633
二、应用原理和方法 636
第二节 3S技术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应用 638
第三节 3S技术在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646
第三十一章 媒介节肢动物防治技术 649
第一节 概述 649
一、防治的原则 649
二、综合防治的发展 650
三、综合防治的内容 650
第二节 物理防治技术 651
一、机械杀虫 651
二、高温、冷冻、水淹杀虫 651
三、个人防护 651
四、声、光、电等诱杀虫 651
第三节 化学防治技术 652
一、化学杀虫剂的种类及作用 652
二、化学杀虫剂的剂型和使用方法 656
三、抗性产生机制与监测 659
第四节 生物防治技术 661
一、捕食性生物 661
二、致病性生物 662
三、竞争性生物 663
第五节 遗传防治技术 664
一、不育昆虫防治 664
二、转基因媒介技术 664
第八篇 其他相关技术 669
第三十二章 寄生虫图像处理技术 670
第一节 显微照相 670
一、显微装置 670
二、摄影装置 677
三、显微摄影技术 678
四、数码显微摄影系统 684
第二节 显微摄像技术 686
一、显微摄像系统组成 686
二、显微摄像系统的连接 687
三、显微摄像原理 687
四、操作步骤 687
五、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687
六、注意事项 687
七、显微摄像的应用 688
第三节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系统简介 688
一、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系统组成 688
二、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系统功能 688
第三十三章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691
第一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原理 691
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691
二、标本制备与图像采集 692
第二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693
一、在蠕虫研究中的应用 694
二、在原虫研究中的应用 695
第三十四章 电镜技术 698
第一节 寄生虫电镜标本的制作 698
一、透射电镜寄生虫标本的制作 698
二、扫描电镜寄生虫标本的制作 702
第二节 电镜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703
一、寄生虫的超微结构特征和细胞器的发现 703
二、寄生虫超微结构观察的应用领域 703
第三十五章 同位素示踪技术 705
第一节 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705
一、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 705
二、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特点 705
第二节 示踪实验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过程 706
一、同位素示踪实验的类型 706
二、示踪实验的基本过程 706
三、同位素效应问题 710
四、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710
第三节 放射自显影技术 710
一、放射自显影的概念 710
二、放射自显影的基本原理 711
三、放射自显影的基本实验方法 711
四、放射自显影的主要类型 712
五、放射自显影的应用 713
第四节 同位素示踪法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713
一、同位素示踪法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713
二、同位素示踪法在寄生虫致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713
三、同位素示踪法在抗寄生虫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714
四、同位素示踪法在寄生虫生化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714
五、同位素示踪法在分子免疫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714
第三十六章 寄生虫组织切片技术 715
第一节 寄生虫组织切片原理 715
一、石蜡切片技术 715
二、冰冻切片技术 719
第二节 寄生虫石蜡切片制作步骤 719
第三节 组织切片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722
一、寄生虫组织学鉴定 722
二、组织切片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725
第三十七章 染色体制备技术 727
第一节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727
一、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原理 727
二、寄生虫及其他动物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举例 728
第二节 染色体分带 730
一、Q-带 730
二、G-带 731
三、C-带 732
四、R-带 732
五、同一染色体上的多种染色 732
六、N-带 733
七、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带 734
八、姊妹染色单体的分染 734
第三节 染色体的形态分析 734
第四节 脉冲场凝胶电泳 735
一、原理 735
二、PFGE的分类 736
三、琼脂糖包埋染色体DNA 736
四、PFGE的电泳条件 736
五、PFGE的应用 737
第三十八章 酶组织化学技术 738
第一节 酶的活性检测 738
一、酶的分类 738
二、酶组织化学反应中酶的活性 738
三、光镜酶组织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738
第二节 同工酶 739
一、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 739
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740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741
第三节 氧化还原酶 742
一、琥珀酸脱氢酶 742
二、乙醇脱氢酶 742
三、乳酸脱氢酶 743
四、苹果酸脱氢酶 743
五、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744
六、β-羟丁酸脱氢酶 744
七、山梨醇脱氢酶 744
八、异柠檬酸脱氢酶 745
九、尿酸氧化酶 745
十、葡萄糖氧化酶 745
十一、过氧化物酶 746
十二、多巴氧化酶 746
十三、细胞色素氧化酶 746
十四、过氧化氢酶 747
十五、混合功能氧化酶 747
十六、一氧化氮合酶 748
十七、前列腺素合成酶 748
第四节 转移酶 748
一、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 748
二、天冬氨酸转氨酶 749
三、γ-谷氨酰基转肽酶 749
第五节 水解酶 750
一、酯酶 750
二、非特异性酯酶 750
三、胆碱酯酶 751
四、磷脂酰基水解酶 752
五、溶血卵磷脂酰基水解酶 752
六、辅酶A磷酸酶 752
七、5′-核苷酸酶 752
八、三磷酸腺苷酶 753
九、硫胺素单磷酸酶 753
十、硫胺素焦磷酸酶 754
十一、硫胺素三磷酸酶 754
十二、酸性磷酸酶 754
十三、碱性磷酸酶 755
十四、葡萄糖-6-磷酸酶 755
十五、芳基硫酸酯酶 756
十六、腺苷酸环化酶和鸟苷酸环化酶 756
十七、氨基肽酶M 757
十八、胰蛋白酶 757
十九、肠肽酶 757
第六节 裂解酶 758
一、醛缩酶 758
二、碳酸酐酶 758
三、柠檬酸合成酶 758
第七节 异构酶 759
尿唑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表异构酶 759
第三十九章 肉类人畜共患寄生虫检验技术 760
第一节 刚地弓形虫 760
一、食品中弓形虫检测的意义 760
二、弓形虫病死亡动物的检疫 761
三、弓形虫病畜禽的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 762
第二节 肉孢子虫 762
一、病原学检查 762
二、免疫学检查 763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763
第三节 猪囊尾蚴与牛囊尾蚴 763
一、病原学检查 763
二、免疫学检查 764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765
第四节 旋毛形线虫 765
一、病原学检查 765
二、血清学检查 771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772
四、肉类的安全加工方法 772
第四十章 人体寄生虫病防治方案设计要点 776
一、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的含义 776
二、如何设计寄生虫病防治方案 776
三、保证连续性与制订长期规划 778
四、保障措施 778
第四十一章 动物实验基本知识 780
第一节 常用实验动物 780
第二节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 781
一、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 781
二、实验动物的编号与标记 782
三、实验动物除毛 783
四、实验动物的麻醉 783
五、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 784
六、实验动物给药剂量的估算 784
七、实验动物的血液采集 786
八、实验动物的体液采集 789
九、实验动物的手术和急救 790
十、动物的处死 791
附录 795
附录Ⅰ索引 795
附录Ⅱ常用溶液配制 804
附录Ⅲ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 815
附录Ⅳ图版来源 826
附录Ⅴ彩图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