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况 1
第一节 基本情况 1
第二节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4
第三节 经济区划 7
第四节 主要经济特点 12
第五节 苏联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15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主要阶段简述 18
第一节 建国初期与恢复时期(1917—1925年) 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时期(1926—*1941年) 22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恢复时期(1941—1950年) 24
第四节 进一步提高经济、技术基础与探索改革时期(1951—1985年 27
第五节 转入新的历史时期(1985年以后) 31
第三章 教育与科技 36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36
第二节 提高教育对科技、生产发展的作用 38
第三节 科技的发展 42
第四节 科技进步对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9
第四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54
第一节 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54
第二节 集约化经济发展战略 61
第三节 加速战略 66
第五章 经济结构及其调整趋势 71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71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77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 79
第四节 经济结构的调整趋势 83
第六章 工业化与工业的发展 86
第一节 工业化道路 86
第二节 工业的发展 95
第三节 工业的部门构成 99
第七章 农业集体化与农业的发展 106
第一节 农业集体化道路 106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 113
第三节 发展农业的主要政策措施 120
第四节 农业发展前景问题 126
第八章 基本建设与建筑业 131
第一节 基建投资概况 131
第二节 投资政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36
第三节 建筑业 139
第九章 商业服务业与交通运输业 144
第一节 商业 144
第二节 服务业 148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149
第十章 财政与信贷 154
第一节 财政概况 154
第二节 国家预算收支结构 156
第三节 信贷 162
第十一章 对外经济联系总论 165
第一节 对外经济联系发展历史的概述 165
第二节 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174
第三节 外经外贸体制的改革 180
第十二章 对外贸易 185
第一节 决定对外贸易的因素 185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商品结构 188
第三节 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 194
第十三章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203
第一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概述 203
第二节 补偿合作项目 206
第三节 合作生产 210
第四节 合资企业 212
第十四章 对外科技合作与对外信贷合作 222
第一节 对外科技合作的发展及其特点 222
第二节 对外科技合作几种主要形式的分析 225
第三节 对外信贷合作 233
第十五章 中苏经贸关系 238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 238
第二节 进一步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的有利因素 242
第三节 目前制约中苏经贸关系发展的诸因素 254
第十六章 传统经济体制的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其*弊病 259
第一节 传统经济体制的特点 259
第二节 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 262
第三节 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病 268
第十七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 272
第一节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272
第二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 279
第十八章 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新思路 286
第一节 实行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286
第二节 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主要目的与内容 290
第三节 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 292
第十九章 宏观经济调控机制的改革 301
第一节 改革中央经济领导机关 301
第二节 计划体制改革 303
第三节 物资技术供应体制的改革 307
第四节 价格形成体制的改革 310
第五节 财政体制改革 313
第六节 银行信贷体制的改革 315
第二十章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方针 318
第一节 提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 318
第二节 《基本方针》的主要内容 322
第二十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 331
第一节 纠正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上“左”的错误 331
第二节 经济管理民主化与自治理论 335
第三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的探讨 338
第四节 商品货币关系理论的发展 341
第五节 重新认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345
第六节 阻碍机制问题 347
第二十二章 近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350
第一节 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失误 350
第二节 农业改革滞后影响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352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本身存在的问题 355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两者之间失调 357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缺乏坚决性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