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政治观念的渊源 16
内圣外王的德政观念 19
道德与强权的相互表里 22
古代的天道观 25
国君的家天下意识 28
民本思想的真谛 31
无为而治的理念及效应 34
托古思想的惯性作用 37
禅让与世袭的继承法 40
君臣关系的演化 43
相权的削弱 46
宦官的窃权擅政 49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52
君主政权的自我监督 55
重农抑商的政治含义 58
重刑法轻民法的现象 61
礼教与法律的冲突 64
礼教和法律的融合 67
首都的确立与转移 70
中华民族的抟成 73
地理环境对经济模式的制约 78
儒家的富民思想 81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龚断 84
从活跃到沉寂的经济管理思想 87
司马迁的经济理念 90
义利之辨 93
讲求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96
脆弱的小农经济 99
古代人口发展的趋势 102
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 105
古代贷幣的沿革 108
土地与赋税制度的演化 111
土地兼併现象 114
贾而好儒的徽商 117
官营手工业的局限 120
官贾对私营商业的制约 123
商品市场的发展 126
对外贸易的张扬敛抑 129
海外华侨的流佈 132
古代经济思想的现代作用 135
从《诗经》看周人的农耕生活 140
赋《诗》言志的雅趣 143
从古诗看婚姻风俗 146
《楚辞》的神话世界 149
屈原辞赋中的芳草美人意象 152
汉赋反映的恢宏时代 155
《古诗十九首》的短语长情 158
曹氏父子与建安风骨 161
文学的自觉时代 164
盛唐诗人的文化品格 167
唐代边塞诗风貌 170
古文运动之匡正文风 173
宋代词人的生命意识 176
宋代节序词的人文涵蕴 179
元散曲的隐逸思想 182
元代包公戏的寄托 185
晚明文学之独抒性灵 188
明清小说的果报观 191
清代讽刺小说之针砭时弊 194
古代小说和戏曲的大国圆现象 197
「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思潮 200
鲁迅文学的时代精神 203
独树一帜的汉字书法 208
「颜筋」「柳骨」 211
文人画的写意寄情 214
松竹梅有本性 217
雅俗共赏的戏曲艺术 220
凤箫声动,风情万种 223
古琴清声,意深韵长 226
词的音乐美 229
迷人景观苏州桥 232
石窟艺术宝库 235
诗情画意说园林 238
自成一统四合院 241
雕樑画栋帝王家 244
缩龙成寸说盆景 247
印刻的审美意趣 250
加冠佩玉,礼隆其中 253
中国音乐的教化功能 256
牌坊建筑的伦理色彩 259
钟鼎艺术,灿古烁今 262
儒道审美,异趣共融 265
附录一:高中中国语文科中华文化学习大纲 268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