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一、序论 1
《阴符经》简介 1
创新是人类永恒之路 8
怎样解读《阴符经》 12
二、辩证思维与和谐 17
农业时代的朴素辩证思维 17
阴阳概念与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 25
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思维的其他法则 31
三、近代的思维模式 37
为何近代科学技术的发源地不在中国 37
工业时代数学模式的兴起 44
两种文化的第一次碰撞 50
两种文化的第二次碰撞 55
四、现代是思维方式集大成的时代 60
信息与信息时代 60
信息时代的带头科学 65
天人合一 72
五、《黄帝阴符经》解读上篇 79
阴符,未知世界的指路碑 79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84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87
精神世界的五行杀机 101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107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112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120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 127
六、《黄帝阴符经》解读中篇 133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153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139
“百骸理”与“万化安” 144
万物与人 149
无为与不神 156
七、《黄帝阴符经》解读下篇 161
“绝利一源,三反昼夜” 161
“机在目” 167
“命之制在气” 172
恩与害 178
圣与哲 185
八、《黄帝阴符经》结构的哲理 192
结构的解读 192
物质变精神 196
精神变物质 201
物质与精神的良性循环 206
九、《阴符经》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215
《阴符经》与百家争鸣,渊源与自然条件 215
从神话中的哲理到历史中的哲理 221
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产生的地理条件 228
《阴符经》中的人性 240
十、从《阴符经》看教育与科学 247
教育之道与科学之道 247
教育科学与科学教育 252
程序里的科学 258
科学是教育的继续 262
十一、从《阴符经》看环境科学问题 272
环境与资源 272
每月的气候与社会活动 276
最早的环境学说 280
十二、从《阴符经》看灾害与产业 286
天人合一与产业 290
农业与气候 290
《周礼,考工记》论制造技术 298
十三、从《阴符经》看人与社会的其他问题 304
人体系统的剖析 304
战争系统论 310
其他方面 316
十四、尾声 320
创新中的软硬 320
当代资源与环境界危机说明什么 327
《黄帝阴符经》与科学革命 332
思维方式的革命 337
后记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