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3
序 3
第一编 绪论 3
第一章 经济史的功能与范围 3
第一节 经济史与史学 3
第二节 经济史与经济学 6
第三节 经济史的功能与范围 12
第二章 经济史演进的轨迹 17
第一节 经济史的主体及其追求目标 17
第二节 经济史中的制度因子及制度成本 21
第三节 经济发展趋势与阶段论 26
第四节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及大小国之分 31
第五节 小结 37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史阶段划分暨写作大纲 40
第一节 中国经济史上阶段的划分 40
第二节 本书撰写方式 49
第二编 古代社会 55
第四章 原始社会 55
第一节 传说时期 55
第二节 唐虞时期 59
第三节 夏商二代 64
第五章 西周(前1027—前771年)——封建制度之建立与衰落 71
第一节 出现近代国家雏形 72
第二节 封建制度的划时代意义 74
第三节 封建制度下财经之优点 79
第四节 封建制度下财经之缺失 85
第五节 小结 89
第六章 东周(前770—前222年)——由封建社会到重商主义 93
第一节 绪言 93
第二节 封建制度的崩颓 97
第三节 战国的重商主义 107
第四节 东周财经的优异面 114
第五节 东周财经的缺失面 119
第六节 小结 123
第三编 第一次一元体制:秦汉——郡县制度第三编附录 公元前中国经济发展之阶段——由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 130
第七章 由封建制度到一元体制:演变与特色 134
第一节 政治趋于专制 134
第二节 经济趋于统制 139
第三节 社会趋于管制 144
第四节 大一统在经济上的缺失 149
第五节 大一统在经济上的贡献 156
第六节 大一统与中国治乱循环 162
第八章 大一统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166
第一节 从户口变迁看南方之逐渐开发 166
第二节 阶级变迁与土地兼并 170
第三节 人民生活情况 174
第四节 财经职官概述 179
第五节 赋役制度及政策 183
第六节 货币金融制度 188
第七节 社会福利政策 194
第九章 大一统下的经济暨产业发展 199
第一节 公共建设 199
第二节 科技进步及企业家的出现 202
第三节 农业发展与重农措施 205
第四节 工业发展与公营事业 211
第五节 商业发展与经济中心之分布 215
第六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 221
第七节 秦汉财经得失 224
第八节 大一统的崩溃 231
第四编 第一次多元体制:后汉末至南北朝——坞堡经济第十章 多元体制下政经特色 241
第一节 政治趋于乖离 241
第二节 经济趋于隔离 246
第三节 社会趋于疏离 250
第四节 战火蹂躏下的破碎经济 255
第五节 隔离与疏离的经济效果 259
第六节 多元体制对经济的贡献 263
第十一章 多元体制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272
第一节 南方崭露头角 272
第二节 阶级变迁与宗教勃兴 279
第三节 人民生活情况 286
第四节 政风与财经官制 291
第五节 赋役制度及福利政策 299
第六节 货币金融制度 310
第十二章 多元体制下的经济暨产业发展 319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新整合 319
第二节 科技发展与公共建设 333
第三节 农工业发展与公营事业 343
第四节 商业发展暨经济中心 349
第五节 国际贸易的曲折发展 357
第六节 多元体制下的财经得失 360
第七节 小结——由分裂趋向统一 366
第五编 第二次一元体制:隋至盛唐——府兵制度第十三章 第二次一元体制下政经特色 375
第一节 政治趋于开明专制 375
第二节 经济趋于放宽统制 379
第三节 社会趋于松弛管制 384
第四节 略论隋唐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389
第五节 长安:世界性首都 397
第十四章 第二次一元体制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402
第一节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402
第二节 人民生活与由俭入奢 405
第三节 财经官制 409
第四节 府兵制度下的田制与税制 414
第五节 货币金融制度 424
第十五章 第二次一元体制下的经济暨产业发展 430
第一节 公共建设 430
第二节 农矿业之发展 434
第三节 科技暨工业发展 440
第四节 商业发展与经济中心 446
第五节 隋唐对外贸易 449
第六节 隋唐财经得失 453
第七节 小结:天下又由合而分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