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一选题缘起 1
二现有的研究状况 4
三研究方法及可行性 5
四关于赋的体式 7
五关于时间断限和赋体范围的界定 10
第一章中晚唐人的古赋观 14
第一节中晚唐人对屈宋、扬雄的评价 14
一中晚唐人对屈原和扬雄的肯定 15
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18
三这种评价对中晚唐辞赋创作的影响 21
第二节中晚唐人古赋观念散论 25
一“不平则鸣”理论的意义 26
二俳谐为文 29
三晚唐人的辞赋观——讽谏、讽刺与尚辞藻声律 33
第二章论中晚唐文赋 36
第一节文赋的特点 36
第二节创作思想的变迁——文赋产生的理论基础 39
一骈散相间与恶骈倡散的并行不悖——句式上的取其自然 39
二破体为文的盛行 42
三议论手法的使用——为赋以讽,以意为主 50
四对秦汉文章的借鉴 51
第三节文体之间的影响 55
一陆贽文章的影响 56
二律赋的影响 58
三咏史怀古诗的影响 61
第四节文赋的创作历程 62
一中唐:议论手法在赋体创作中的普遍使用和句式上对先秦散文的借鉴 63
二晚唐:议论入赋的继续与句式散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70
第三章论中晚唐骚体赋 83
第一节论中唐骚体赋(上) 84
一贞元、元和时代的骚体赋创作概况 84
二中唐骚体赋的内容 86
三中唐骚体赋的特色 102
第二节论中唐骚体赋(下) 112
一柳赋与屈赋的比较之一:神似——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相似 113
二柳赋与屈赋的比较之二:形似以及创新——表达手法上的继承与创新 127
三柳宗元作品在辞赋发展史上的意义 141
第三节论晚唐骚体赋 143
一晚唐骚体赋的内容 143
二艺术上的情景交融 147
第四章论中晚唐的大赋 150
第一节都邑赋的代表作——李庾《两都赋》 152
一《两都赋》的内容——颂扬和讽谏 153
二李赋和班、张之作的比较 154
三对李赋结构组织的分析 163
第二节科技大赋——论卢肇《海潮赋》 165
一卢肇的海潮学说 165
二对卢肇海潮说的科学审视 169
第五章论中晚唐的类赋之文 176
第一节中晚唐类赋之文的内容 176
一发泄牢骚,同时讽刺世态人情 176
二有关国是的讽谏之作 181
三其它抒情写志的内容 183
第二节滑稽为文——中晚唐类赋之文的艺术特色 185
第六章论中晚唐骈赋 194
第一节论中唐骈赋 195
一散体化句式的大量出现 195
二以赋说理 197
三中唐骈赋特点形成的原因 199
第二节论晚唐骈赋 199
一李德裕的骈赋创作 199
二皇甫松、陆龟蒙的骈赋创作 208
第一章论中晚唐人的律赋观 218
第一节中晚唐人对律赋的态度 218
第二节中晚唐人对律赋形式和内容的认识 220
一要求律赋辞藻华丽,声律和谐 220
二要求律赋作品文质统一 223
第二章体制与写作技巧 228
第一节篇章结构分析 228
一头 229
二项 238
三腹 241
四尾 245
第二节写作技巧 249
一切题 250
二细腻的描写 257
三对华丽的追求 261
四锤炼警句 266
第三章论律赋的价值 269
一认识价值 270
二逻辑思维训练的价值 278
第四章论中唐律赋(上) 284
第一节语言的雅正 284
一以经中成语入文 285
二融化经中语言 289
三套用经典语言的句式 291
第二节题材的雅正 294
第三节中唐律赋雅正风格形成的原因 298
一重经史而轻文词 299
二时人眼中的律赋取士之弊 301
三科场文化的导向 305
第五章论中唐律赋(下) 311
第一节论王起律赋 311
一题材 312
二形象的庄严与华丽 313
三对偶工稳,用典精巧 321
第二节论元白律赋 325
一用韵 326
二散体笔法的使用 332
三章法结构的灵活安排 334
四句式 337
五长隔对的使用 342
六语言的平坦简易 347
七元白律赋的影响 350
第六章论晚唐律赋(上) 353
第一节晚唐律赋内容的变化 353
一怀古 353
二赋以体物、言志抒情 359
三赋以纪行 361
第二节悲凉的情调和优美的意境 362
第三节创作技巧的高度成熟 368
一对偶 369
二叠字的运用 372
三句式 374
第四节论晚唐律赋的散体化倾向 378
一晚唐律赋散体化的表现 378
二晚唐律赋散体形成的原因 388
第七章论晚唐律赋(下) 396
一语言的比较 396
二咏史怀古题材作品的比较 401
三叙述与议论的方式 404
四闽地律赋创作兴盛的原因 408
余论 412
附录一:唐赋辑补 414
一时代大致可知者 415
二历年不见于《全唐文》的试赋题 459
三时代未知者 461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464
后记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