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读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书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209041966
  • 页数:2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配合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使用的课外读本,作为教材的补充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其特点为:一、服务教材,发展教材,科学地深化拓展。二、文质兼顾,强调内涵,注重文化品位。三、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尊重阅读个性。四、丰富解读视角,注重探究能力培养。

第一单元 写景抒情散文 3

作品赏读 3

1.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3

2.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6

3.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8

4.丰乐亭记 欧阳修 10

5.醒心亭记 曾巩 12

6.后赤壁赋 苏轼 14

7.超然台记 苏轼 16

8.放鹤亭记 苏轼 19

文本对读 21

1.赤壁赋 苏轼 21

2.秋声赋 欧阳修 24

3.愚溪诗序 柳宗元 26

4.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28

活动拓展 31

一、徜徉山水间 31

二、对话大自然 32

经典助读·走近柳宗元 32

1.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32

2.谈谈读柳宗元的散文 吴文治 35

3.柳侯祠 余秋雨 41

学法导读 45

1.怎样鉴赏古代散文 倪其心 45

2.名家读书“十说” 51

第二单元 记人叙事散文 55

作品赏读 55

9.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55

10.宋清传 柳宗元 58

11.泷冈阡表 欧阳修 60

12.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65

13.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 68

14.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71

15.方山子传 苏轼 74

16.孟德传 苏辙 76

文本对读 78

1.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78

2.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83

3.祭十二郎文 韩愈 88

4.苏明允哀辞 曾巩 92

活动拓展 96

一、为人物画像 96

二、编写课本剧 96

经典助读·走近韩愈 97

1.答李翊书 韩愈 97

2.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100

3.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103

学法导读 105

1.立体的懂(节选) 周振甫 105

2.漫谈电视诗歌散文 110

第三单元 政论散文 115

作品赏读 115

17.原毁 韩愈 115

18.论佛骨表 韩愈 117

19.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 122

20.管仲论 苏洵 126

21.贾谊论 苏轼 129

22.教战守策 苏轼 132

23.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135

24.材论 王安石 137

文本对读 140

1.伶官传序 欧阳修 140

2.留侯论 苏轼 142

3.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145

4.朋党论 欧阳修 147

活动拓展 150

一、领略政论家的风采 150

二、模拟人才招聘会 150

经典助读·走近欧阳修 151

1.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151

2.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153

3.祭欧阳文忠公文 苏轼 155

学法导读 157

1.谈谈写读书笔记(节录) 周振甫 157

2.比较阅读法 160

第四单元 小品散文 165

作品赏读 165

25.送孟东野序 韩愈 165

26.送董邵南序 韩愈 168

27.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苏洵 170

28.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174

29.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177

30.王平甫文集序 曾巩 180

31.祭鳄鱼文 韩愈 183

32.《三戒》并序 柳宗元 185

文本对读 188

1.毛颖传 韩愈 188

2.木假山记 苏洵 191

3.蝜蝂传 柳宗元 193

4.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194

活动拓展 199

一、心与心的碰撞 199

二、洞察人情世相 200

经典助读·走近苏轼 200

1.苏轼:历尽升沉 宏博通达 刘乃昌 200

2.苏轼古文的风格 周振甫 207

3.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211

学法导读 217

1.古代散文学习漫议 张中行 217

2.中国文学的鉴赏 袁行霈 221

3.朗诵技巧 226

活动性学习专题(翰墨留香——唐宋八大家)作品赏读 226

1.“因声求气”说的先行者 周振甫 231

2.“八大家”论文学(辑录) 233

3.读韩愈 梁衡 236

4.闻识大道——感悟韩愈 240

5.柳宗元的时间和空间——从《愚溪诗序》看柳宗元的永州心境 247

6.诗人的执著和超脱 周国平 248

7.唐宋八大家故事精选(辑录) 251

活动拓展 258

一、我看“八大家”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