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条件 1
一、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历史条件 2
二、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时代特征 11
三、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实践基础 14
四、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哲学依据 18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创立的过程 20
一、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观点的酝酿和萌发(1956年党的八大至1976年拨乱反正) 20
二、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和理论主题的形成和提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党的十二大) 21
三、邓小平理论体系轮廓的初步形成(1982年党的十二大至1987年党的十三大前夕) 23
四、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1987年党的十三大至1992年党的十四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 25
五、邓小平理论体系内在的科学逻辑 28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3
一、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33
二、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5
三、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36
四、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史上新的科学体系 37
五、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特色 39
第一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2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42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42
二、邓小平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46
三、邓小平丰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49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52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 53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 55
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58
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道路 6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 61
一、社会主义本质关系的层次性和分析方法的多样性 61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及其意义 66
第二节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73
一、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 73
二、中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经验和现代化建设最新成就 76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82
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过程 82
二、“初级阶段”论的提出及其内涵 87
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08
一、“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08
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13
三、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118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 12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26
一、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126
二、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129
三、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132
四、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 1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 138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139
二、“上台阶”发展战略与先富促共富的方针 147
三、坚持协调、持续发展战略 151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57
第一节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57
一、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 158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3
三、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直接动力 168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76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76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79
三、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82
四、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中两类基本关系 187
五、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197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200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
一、市场经济形态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 20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 204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与市场的辩证法 212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6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18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219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26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231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31
一、民主的本质 231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234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38
第二节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43
一、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43
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47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49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258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5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涵义 258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61
三、邓小平的精神文明论的形成及其在文化建设上的贡献 2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基础工程 272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272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内容 276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 279
第一节 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279
一、时代主题和国际局势的新发展 279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285
三、处理国家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87
第二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93
一、世界的多样性与多极化 294
二、建立和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99
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 301
第十章 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305
第一节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05
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305
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重大意义 312
第二节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实施 314
一、“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314
二、“一国两制”与两岸关系 31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328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328
一、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328
二、加强民族团结与合作,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335
三、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338
四、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 3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49
一、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49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353
三、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356
总结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运用与发展 369
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 369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内涵与基本要求 374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377
编后语 384
第三版后记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