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序 3
大事记 5
概述 16
第一章 河流 22
第一节 古河流 22
一、黄河 22
二、洚水 23
三、张甲河 23
第二节 今河道 24
一、清江 24
二、索泸河 24
三、西沙河 25
四、南冀支渠 25
第二章 水资源 26
第一节 地表水 26
一、降水 26
二、客水 29
第二节 地下水 29
一、潜水 29
二、浅层水 30
三、咸水 30
四、深层承压水 30
第三节 水质 31
一、地表水水质 31
二、地下水水质 32
第四节 需水量 32
第五节 缓解缺水措施 33
第三章 水旱灾害 3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水旱灾害 3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水旱灾害 62
一、水灾 64
二、旱灾 66
第四章 除涝工程 67
第一节排水河道 67
一、清凉江 67
二、索泸河 70
三、西沙河 72
第二节 排水渠道 74
一、南冀支渠 74
二、南衡灌渠 77
三、高家寨渠 77
四、西高村渠 78
五、王道寨渠 78
六、冀吕东支渠 78
七、冀吕西支渠 78
第三节 治碱 79
第四节 边界排水 79
一、南宫县与冀县 80
二、南宫县与枣强县、冀县 80
三、南宫县与威县 80
第五章 水井灌溉 82
第一节 砖井 82
第二节 机井 83
一、机井发展 83
二、钻井机具 84
三、成井施工 85
四、提水机具 86
五、修井 88
第三节 灌溉 90
一、灌溉方法 90
二、防渗节水 90
三、灌溉效益 92
四、地下水位 92
第六章 引蓄灌溉 95
第一节 总体规划 95
第二节 工程设施 96
一、清西干渠 96
二、清凉江扬水站 99
三、张二庄拦河闸 99
四、配套工程 100
五、群英水库 100
六、坑塘 102
七、田间工程 102
第三节 蓄灌效益 103
第七章 经营管理 104
第一节 工程管理 104
一、机井管理 104
二、渠道管理 106
三、闸站管理 107
第二节 工程效益 108
一、水利投资 108
二、水利效益 112
第三节 综合经营 116
第八章 抗灾 117
第一节 防汛 117
一、防汛组织 117
二、汛期检查 118
三、报汛联络 118
第二节 抗洪纪实 119
一、1956年抗洪 119
二、1963年抗洪 120
第三节 抗旱纪实 123
一、1972年抗旱 123
二、1982年抗旱 124
第九章 基本工作 126
第一节 勘测设计与施工 126
第二节 水利区划 129
第三节 物探 132
第十章 水利科技 133
第一节 地下水库 133
一、地下水库兴建 134
二、试验研究 135
三、效益 138
第二节 地下管道 139
第三节 钻井技术 140
一、压气式反循环钻井法 140
二、下管技术 141
三、井孔测斜 141
四、修井方法 141
第十一章 县外施工 143
第一节 岳城水库施工 143
第二节 东风渠施工 144
第三节 根治海河施工 144
第四节 支唐施工 147
第十二章 水利机构 15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50
一、机构沿革 150
二、领导成员变更 151
三、局属单位 154
四、乡水利员 157
第二节 临时机构 157
一、防汛(抗旱)指挥部 157
二、根治海河指挥部 159
第三节 学术机构 161
一、学术组织 161
二、学术研究 161
第十三章 治水人物 162
第一节 历史人物 162
第二节 当代人物 163
第三节 抗洪模范 166
第十四章 艺文谚语 170
第一节 文存 170
第二节 碑记 177
一、历史碑记 177
二、当代碑记 181
第三节 诗词 181
一、历史诗词 181
二、当代诗词 182
第四节 民谚 184
编纂机构与人员 186
编、审人员分工 187
编纂始末 188
志稿审定批文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