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1章 导论:一项关于族群-文化身份的研究 1
1.1从两段文字和一个称谓说起 1
1.2研究与书写问题 5
1.3关键词1:身份与认同 17
1.4身份/认同概念的发展 21
1.5关键词2:文化身份与族群认同 26
第2章 故事发生的场域 33
2.1“汉藏之间”的嘉绒 33
2.2马尔康 42
2.3让我引你进若村 47
2.4与汉族村落比较中的若村:它的亚群体与宗教 53
第3章 故事中的人物 66
第4章 捕鱼—放生 82
4.1吃鱼,还是不吃鱼,这是一个问题 82
4.2捕鱼 85
4.3楚尘讲的故事 91
4.4访谈笔录 93
4.5过渡 95
4.6放生,怎么回事? 96
4.7“捕鱼事件”的卫星事件 106
4.8“杂交”嘎尔丹其人 115
4.9另一个“杂交”:达西和父亲的故事 124
4.10小结:破碎的文化身份 132
第5章 占卜—仪轨 154
5.1占卜:我们与他们 154
5.2我的若村宗教之旅及其接引者 159
5.3我的问卜 167
5.4升学:卜与算 175
5.5访谈笔录 185
5.6次仁拉的“病”:布满暗示与玄机的村庄 190
5.7圣时:一张仪轨时刻表 201
5.8死亡,仪轨 206
5.9访谈笔录:全村性仪轨“匆科”、“恩波” 223
5.10小结:塑造的文化身份 234
第6章 结论 246
6.1关系:三角模式 246
6.2“身份”中的“文化” 248
6.3人物,事件,族群-村落研究 250
6.4两可 258
6.5我与你,我与他 261
附录一 关于若村的附录 266
(一)阿泰喇嘛口述 266
(二)楚尘致卓玛的一封信 276
(三)以卓玛的祖父尚杰·沙斯甲为中心的四张谱系表 280
附录二 关于文本的附录 284
(一)寻找学术身份 284
(二)对象建构性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必然性 292
(三)文化书写与对象建构 311
(四)小说化:民族志书写的一种可能性 325
参考文献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