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1.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1
2.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3
3.研究思路与方法 9
4.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 10
5.本书的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13
1.1关于货币中性的理论述评 15
1.1.1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理论 16
1.1.2新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理论 18
1.1.3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非中性理论 21
1.1.4货币学派的货币中性理论 23
1.1.5实际经济周期的货币中性理论 25
1.1.6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实证研究 27
1.1.7国内关于货币中性的理论研究 32
1.2中国货币中性的实证检验 34
1.2.1理论模型与检验方法 34
1.2.2数据说明 38
1.2.3检验过程与分析 40
1.3货币短期非中性理论假说与中国的实际 43
1.3.1价格粘性与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模型 44
1.3.2中国的价格和工资粘性制度因素分析 50
2.1货币供给内生性特征与外生性假定 54
2.1.1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研究及回顾 55
2.1.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与货币供给内生或外生性 58
2.1.3分析目标与货币供给外生性假定 62
2.2传导效果的非对称性特征与分析结构假定 63
2.2.1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的理论研究及形成假说 64
2.2.2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的理论分析 68
2.2.3分析结构与对称性假定 74
2.3政策时间非一致性特征与现实假定 76
2.3.1周期决策与时间一致性 76
2.3.2短期最优货币政策与物价变动 79
2.3.3长期最优政策的可能性与时间非一致性 81
2.3.4本书分析的现实假定 82
2.4传导系统的复杂性特征与简化假定 83
2.4.1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的简单回顾 84
2.4.2货币政策传导系统的整体框架 86
2.4.3分析局限与简化假定 88
3.1利率传导理论及相关文献述评 92
3.1.1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利率传导理论 92
3.1.2托宾的利率传导理论 95
3.1.3莫迪格利安尼的利率传导理论 96
3.1.4实证分析及面临的问题 99
3.2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104
3.2.1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与代理变量选择 105
3.2.2计量模型与变量、数据说明 108
3.2.3数据处理与单位根检验 111
3.2.4VAR模型及其分析 114
3.3实证结论及分析 120
3.3.1实证分析结论 120
3.3.2对结论的制度性分析 120
4.1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理论回顾 125
4.1.1信贷传导的基础理论 125
4.1.2信贷传导的渠道理论 130
4.1.3有关信贷渠道的争论与研究进展 134
4.1.4有关银行信贷传导的实证研究 135
4.2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137
4.2.1分析框架与数据说明 137
4.2.2数据的基础性检验 140
4.2.3VEC模型与分析 143
4.3实证结论及分析 150
4.3.1实证分析结论 150
4.3.2对结论的现实分析 151
5.1资产价格传导理论与实证研究回顾 156
5.1.1资产价格传导理论 156
5.1.2实证研究文献回顾 160
5.2我国证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162
5.2.1分析思路与方法 162
5.2.2分析指标与数据说明 164
5.2.3数据的基础性检验 165
5.2.4VEC模型及分析 168
5.3实证结论及分析 174
5.3.1实证分析结论 174
5.3.2对结论的现实分析 175
6.1汇率传导渠道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回顾 181
6.1.1凯恩斯的汇率传导理论 182
6.1.2货币学派的汇率传导理论 184
6.1.3其他汇率传导理论 185
6.1.4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实证研究 192
6.2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195
6.2.1分析思路与方法 195
6.2.2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197
6.2.3数据处理及检验 199
6.2.4VEC模型及分析 201
6.3实证结论与分析 205
6.3.1实证分析结论 205
6.3.2对结论的现实分析 205
7.1避免经济周期波动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选择 209
7.1.1货币政策目标 209
7.1.2货币政策工具 218
7.1.3货币政策操作规则 221
7.2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市场化改革措施 227
7.2.1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27
7.2.2进一步加快货币市场建设 230
7.2.3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232
7.2.4选择灵活的汇率调整途径 235
7.2.5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