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圆融:马一浮文化哲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宁著(陕西师范大学宣传部)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0466864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现代新儒家马一浮先生的哲学思想为主线。

导论:微茫不辨山川势 1

第一节 文化危机与文化哲学 2

一 文化危机 2

二 中国文化哲学与现代新儒家 5

三 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宏观省察 10

第二节 马一浮的治学与讲学 19

一 学凡三变 21

二 讲学与著述 30

三 隐居西湖 31

第三节 马一浮的文化哲学 33

一 马一浮文化哲学的定位 35

二 马一浮文化哲学的特征 40

三 马一浮文化哲学的内在理路 43

第一章 判教论 46

第一节 判教与现代新儒家 47

第二节 马一浮的判教观 55

一 判教 55

二 判教与分科 62

三 实理与玄言 63

四 圣人一贯之学 64

第三节 马一浮的文化判教 65

一 判儒家文化 66

二 判儒释道三教 70

三 判中西文化 72

四 文化意蕴 74

第二章 名相论 76

第一节 义理与名相 76

第二节 理气 80

第三节 知能 86

一 从性起修 88

二 全修在性 89

三 性修不二 89

第四节 止观 90

一 止与涵养 91

二 观与致知 92

三 止观双运 94

第五节 《老子注》中的名相圆融 95

一 本体论:实相与大道 96

二 认识论:三谛与有无 98

三 修行论:止观与虚静 100

四 辩证论:圆融与和同 101

第三章 心性论 107

第一节 心兼理气 108

一 释“心” 109

二 心具理 114

三 心兼理气 116

第二节 心统性情 119

一 释“性” 119

二 性与习 122

三 性与情 124

四 心统性情 126

第三节 心外无物 128

一 释“物” 128

二 性外无事 130

三 心外无物 131

四 与物同体 133

第四节 本体与功夫 135

一 本体、功夫与效验 135

二 功夫分别 138

第四章 六艺论 145

第一节 国学即六艺 145

第二节 六艺统摄一切学术 148

一 六艺统摄于一心 149

二 六艺统摄诸子 151

三 六艺统摄四部 153

四 六艺统摄西学 154

第三节 六艺价值系统 156

第五章 证人论 162

第一节 人格辨 162

一 人格之辨 163

二 人格之范 164

三 人格之成 167

第二节 读书法 169

一 读书之心 170

二 读书之序 171

三 读书之道 171

四 读书之目 173

第三节 书院规 175

一 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批判 177

二 两个早期制度设计 178

三 三个参照样本 180

四 办学三原则 184

五 四条学规 186

第 四节六艺教 189

一 由艺见道 190

二 诗:情通理境 192

三 书:自具面目 195

四 画:释回增美 196

五 印:圆融无碍 197

第六章 三圣论 200

第一节 文化批判 206

一 梁漱溟:乡村困境的文化批判 206

二 熊十力:理论困境的文化批判 209

三 马一浮:人性困境的文化批判 212

第二节 文化价值 214

一 梁漱溟:文化的社会价值 214

二 熊十力:文化的思辨价值 217

三 马一浮:文化的心性价值 220

第三节 文化主张 222

一 梁漱溟:路向论 222

二 熊十力:融合论 225

三 马一浮:统摄论 226

第四节 文化实践 229

一 梁漱溟:儒学社会化 229

二 熊十力:儒学哲学化 233

三 马一浮:儒学精英化 237

结语:默然不说声如雷 245

第一节 理论特点 246

一 理论形态的传统性 246

二 哲学话题的时代性 247

三 价值取向的圆融性 248

第二节 现实意义 249

一 诠释学的建构 249

二 文化学的阐发 259

三 价值观的解读 263

第三节 历史局限 266

一 判教的非历史主义 266

二 心性的神秘主义 267

三 道德的至上主义 268

参考文献 269

后记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