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大家——际介祺 1
秦铁权斋 2
传古首在别伪 3
万印楼 4
不敢示人的毛公鼎 5
“三鼎”得其二——潘祖荫 8
至尊宝鼎聚首潘府 9
掘地藏宝 10
捐献国宝的江南女子 11
“书林之掌故,藏书之诗史”——叶昌炽 14
藏书数量惊人 15
馨香传世——《藏书纪事诗》 17
三十余年的积累——《邠州石室录》 18
保护敦煌文化 20
小说家、收藏家——刘鹗 23
谁发现了甲骨 24
藏品超过黄金价值 26
好古如好色 27
千金易古琴 29
刘鹗与罗振玉 31
霸王收藏家——端方 33
端方与收藏之缘 34
三年后再见 37
端方和罗振玉 38
把湘绣推向世界 42
出洋考察携回国宝 44
大银行家——沈吉甫 48
大银行家 48
八万元听一响 49
私藏之冠——庞元济 53
收藏甲于东南 53
400银元买宫扇 57
争购“十七笔兰” 58
慈善家庞元济 59
一代大师——黄宾虹 60
少年得意 61
扬州访贤 62
救火失印 64
误购“石涛”,结缘张大千 65
拒日寿宴 65
捐献毕生收藏 66
甲骨学的奠基者——罗振玉 69
少年英才 70
抢救大内档案 71
收藏陶俑第一人 73
古玩奸商 74
保护敦煌文化 75
甲骨行踪成谜 76
古瓷泰斗——郭葆昌 78
视古瓷如命 79
无与伦比的“洪宪瓷” 81
“三希堂”两宝的坎坷经历 83
红顶子老板——周湘云 85
以房地产发家的收藏家 85
最负盛名的碑帖 86
《淳化阁帖》三卷上的三方藏印 89
中国第一块车牌 91
侠义收藏家——叶恭绰 93
张大千戒赌,叶恭绰还帖 94
保护毛公鼎 96
乱世倾力救国宝 97
东亭探荷 101
收购海源阁藏书 104
转让《鸭头丸帖》 105
玩物不丧志 107
七百碑帖遗赠故宫——朱文均 108
百年的藏书史 108
虎父无犬子 109
故纸堆里拣出国宝 111
朱家四次捐赠 113
真龙宝座回来了 114
藏书大家——周叔弢 117
捐书如同嫁女 117
天生的收藏家 119
“陶陶”背后的源流故事 120
周氏家族与小盘谷 122
宣德大王——孙瀛洲 124
从古玩店的学徒到敦华斋的老板 124
捐物3000余件的鉴藏大家 126
闭眼可辨古瓷的真伪 129
鉴瓷歌诀传后世 130
三件国宝级珍品 131
“一只眼”——吴湖帆 133
一字千金的题跋 133
72柄状元扇 135
战乱意外带来的乐土 136
画坛奇才 138
含冤而亡 139
艺坛巨匠——徐悲鸿 140
坎坷收藏之路 141
失而复得的国宝——《八十七神仙卷》 142
对作品“美备”的追求 147
“抢购”《梅妃写真图》 151
两幅换一幅 152
重艺不重名 155
大千仿制,悲鸿受骗 156
“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 157
出身豪门,“不务正业” 157
收购《平复贴》与《游春图》 158
一夜之间,夫妻砚合璧 162
宁死不卖藏物 163
惊世捐献 164
挚友陈毅元帅 166
不蓄私藏的文物局局长——郑振铎 170
本非收藏,只因逢乱世 171
郑振铎救书 172
陶俑收藏的集大成者 174
无私抢购文献古籍 177
孤岛救国宝 179
迷恋笺谱 181
珍藏捐献国家 183
画坛奇才、造假圣手——张大千 185
500两黄金,购豪宅还是买名画 186
石涛复生 188
张大千的柏拉图式恋情 190
敦煌的临摹之路 193
张大千与张学良近半个世纪的画缘 195
以藏报国 198
看山须看故山青 198
古文字学家——商承祚 200
收藏端砚之王“猴王砚” 201
独乐莫如众乐 202
探察晋代古墓 203
护宝抢救行动 204
“四进士条幅”与朱砂墨 207
四批徐悲鸿 208
著述等身 209
江南第一收藏家——钱镜塘 211
慧眼识真宝 211
收拾故乡旧文物 212
人淡如菊 214
秉承家学——徐伯郊 216
“国宝”父亲徐森玉 216
为文物甘做人质 219
抢救“二希” 221
购回《韩熙载夜宴图》 223
护送宝礼堂藏书归国 225
收购陈仁涛藏泉 226
四年购回荀斋藏书 227
鉴定大师——张葱玉 229
一夜继承百万家产 229
矢志不渝的年轻收藏家 230
大名鼎鼎的张家常客 231
十三年恪尽职守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