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麻醉科基本技术 1
第一章 气道技术 1
第一节 气道不畅与堵塞 1
第二节 气道吸引 10
第三节 气管插管 11
第四节 喉罩的应用 32
第二章 给氧、麻醉机与呼吸技术 34
第一节 给氧技术 34
第二节 麻醉机及其使用 36
第三节 呼吸器 39
第四节 简易呼吸器 47
第五节 口对口吹气技术 48
第三章 血管内置管技术 50
第一节 静脉置管 50
第二节 颈外、颈内、锁骨下及股静脉的穿刺与置管 53
第三节 动脉穿刺及其置管 58
第四节 新生儿脐血管置管 63
第四章 给药、输液、输血技术 65
第一节 骨髓内输入 65
第二节 气管内或其他特殊途径给药 66
第三节 术中输液 67
第四节 术中输血 73
第五节 自体输血问题 87
第五章 电除颤技术 89
第二篇 麻醉治疗技术 92
第一章 心肺复苏技术 92
第一节 基本生命支持 92
第二节 进一步生命支持 96
第三节 复苏后生命支持 98
第二章 脑复苏与脑保护技术 102
第一节 脑缺血性损伤的病理生理 102
第二节 脑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 105
第三节 脑复苏及脑保护的措施 105
第四节 心肺脑复苏病人预后的判断 111
第五节 脑死亡 113
第三章 心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技术 115
第一节 病因 115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15
第三节 预防和治疗 116
第四章 辅助循环技术 121
第一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21
第二节 人工血泵心室辅助 124
第三节 全人工心脏 126
第五章 心律失常的治疗技术 129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发生机制 129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130
第三节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131
第四节 麻醉与心律失常 136
第六章 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技术 137
第一节 呼吸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分类 137
第二节 呼吸功能衰竭的机制 137
第三节 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138
第四节 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 139
第五节 呼吸功能衰竭并发症的防治 141
第七章 休克治疗技术 143
第一节 休克病人的紧急处理 143
第二节 液体复苏 144
第三节 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活性药的应用 146
第四节 酸中毒的纠正 148
第五节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148
第六节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149
第八章 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技术 152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 152
第二节 围术期肝功能衰竭的诱发因素 153
第三节 肝功能衰竭的治疗 155
第四节 肝功能衰竭病人的围术期肝保护 158
第九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技术 160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160
第二节 围术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 163
第三节 急性肾衰高危病人的麻醉处理 165
第十章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综合治疗技术 168
第一节 概论 168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168
第三节 特征及病理生理 170
第四节 诊断标准 171
第五节 MSOF的治疗和预防 172
第十一章 氧治疗技术 176
第一节 氧治疗指征 176
第二节 氧传送系统 176
第三节 高压氧治疗 179
第十二章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 181
第一节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输气系统 181
第二节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183
第三节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安全性 184
第十三章 机械通气治疗技术 186
第一节 机械通气的指征和禁忌证 186
第二节 呼吸机与病人的联接方式 187
第三节 机械通气方式及临床应用 189
第四节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监测 195
第五节 呼吸机治疗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196
第六节 呼吸机的撤离 200
第十四章 围术期恶心呕吐的防治技术 203
第一节 概述 203
第二节 围术期恶心呕吐的易发因素 203
第三节 围术期恶心呕吐的防治方法 206
第四节 围术期呕吐和误吸的处理 207
第十五章 颅内高压的处理技术 209
第一节 颅内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09
第二节 颅内高压的原因和诊断 210
第三节 颅内高压的治疗 211
第十六章 疼痛治疗技术 219
第一节 疼痛的概念和评估方法 219
第二节 术后急性疼痛的病理生理及其治疗方法 221
第三节 各种手术后疼痛的治疗 225
第四节 慢性疼痛的治疗 230
第十七章 无痛分娩技术 233
第一节 分娩镇痛及麻醉对母儿的影响 233
第二节 无痛分娩的方法 235
第三节 无痛分娩治疗中注意的问题 238
第十八章 病人自控镇痛技术 240
第一节 PCA专用术语的基本概念 240
第二节 PCA镇痛药物的选择 241
第三节 PCA的种类和应用 241
第四节 PCA应用中的有关问题及处理 243
第三篇 麻醉监测技术 245
第一章 呼吸功能监测 245
第一节 呼吸频率、呼吸运动和呼吸音 245
第二节 潮气量、通气量和肺容量 245
第三节 呼吸力学 246
第四节 无创脉率—血氧饱和度 246
第五节 呼气末二氧化碳 248
第二章 血气分析技术 250
第一节 血气分析仪简介 250
第二节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251
第三节 血气分析常用指标的正常值及意义 252
第四节 酸碱失衡的诊断 254
第五节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256
第三章 循环功能监测技术 258
第一节 心电图 258
第二节 超声心动图在循环功能监测中的应用 261
第三节 体循环监测 264
第四节 肺循环监测 266
第五节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267
第四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269
第一节 肺动脉压 269
第二节 心排血量 272
第三节 心肌收缩性 274
第四节 周围循环监测指标 275
第五章 吸入麻醉药浓度监测技术 276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浓度的监测方法 276
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279
第六章 脑功能监测技术 282
第一节 脑电活动监测 282
第二节 诱发电位监测 284
第三节 脑血流监测 288
第四节 颅内压监测 292
第五节 脑氧饱和度监测 294
第七章 全身麻醉深度的监测技术 299
第一节 麻醉和麻醉深度定义 299
第二节 麻醉深度监测的要求 300
第三节 麻醉中神志状态的监测 300
第四节 麻醉深度的临床判断 302
第五节 应激反应程度的监测 304
第八章 体温监测技术 305
第一节 体温变化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305
第二节 体温监测方法 307
第九章 胎儿监测技术 309
第一节 胎儿心率与子宫收缩监测 309
第二节 胎儿心电图监测 310
第三节 胎儿血气及酸碱平衡监测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