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9
“马歇尔—勒纳条件” 12
第二章 桑顿效应 18
柏拉图(Plato)对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18
货币创新和理论进展 19
文艺复兴时期的通货膨胀及其后果 20
信用货币和纸币的引入 23
货币本位制的更替 25
第三章 国际收支分析的十六种方法 41
对美元资产的一般需求 45
分析贸易收支的十六种方法 48
分析方法的应用 54
第四章 全球对储备资产的需求:第十七种方法? 57
结论 61
第五章 金本位制及其后果 63
黄金的长期稳定 65
长期通货膨胀周期:1789—1819年 69
通货紧缩周期:1820—1849年 70
另一个通货膨胀周期:1850—1873年 73
转向黄金和通货紧缩:1873—1896年 75
南非黄金和通货膨胀:1897—1920年 78
战后经济放缓和大通货紧缩 78
黄金一美元本位制:1934—1971年 85
没有黄金的通货膨胀:1972—1981年 98
强势美元:1981—1985年 101
协调美元:1985年之后 102
第六章 国际调节机制 105
转移支付问题 105
国内商品和贸易条件 108
国内商品和国际商品的相对价格 110
银行体系 111
所谓重商主义谬误 113
古典学说的进一步阐述 117
俄林一米德准则 123
第七章 古典调节机制究竟是什么? 126
货币方法 126
休谟理论 129
相对价格的两个概念 132
信用引人后的修正 136
古典均衡中的增长分析 139
经济增长效果 142
储蓄和贸易收支 144
货币政策和国际收支 144
第八章 一般均衡分析 145
十六种方法 146
国际收支账户的构成 148
中央银行创造国际收支逆差 150
预算赤字 152
利息支付和经常账户平衡 153
对国际收支逆差的调节 154
对债务的调节 155
债务人面临的利率变化 159
结论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