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地理纲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兆量,孙惠淑,琼达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7185586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既对文化及文化地理进行概述,又对我国几大文化区的文化特色做了介绍分析,涉及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全书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案例丰富,是对我国文化地理的系统介绍,适合中学教师参考,也可作为大众读物。

第一章 文化的结构、价值观与区划 1

第一节 文化的结构 1

一、意识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 2

二、雅文化·俗文化 3

三、文化产业 5

第二节 文化资源的价值观 6

一、文化资源价值的潜在性 7

二、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 9

三、文化资源价值的整体性 12

第三节 区域文化与文化区划 13

一、文化的区域比较 13

二、区域形象 15

三、文化区划原则 18

第二章 中华文化述要 22

第一节 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硕果 22

一、五千年的延续性 22

二、开放性与亲和性 23

三、海内一统观与同一性 25

第二节 中华意识文化的几个要点 28

一、整体观念 28

二、伦理观念 30

三、勤奋观念 31

四、笃学观念 32

第三节 中华宗教观念的几个特点 33

一、和平共处,互相融合 33

二、虔诚教徒在人口中的比例不大 35

三、宗教对雅俗文化影响深刻 37

第四节 中美文化比较 38

一、个人至上与群体至上 38

二、平等观与等级观 40

三、标新猎奇与中和、空灵、自然 41

四、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 42

第五节 中日文化比较 43

一、集团观念 43

二、岛国根性 45

三、尚武和尚白 46

第六节 中华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48

一、中华文化与经济高速成长 48

二、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方向 50

三、行政区文化改革 52

第三章 中华文化区域差异的背景 55

第一节 巨大的区域差异 55

第二节 自然环境背景 58

一、大地是文学和艺术的舞台 58

二、南暖北寒,南湿北旱 60

三、西高东低,东临大洋 61

四、自然灾害较多 63

五、自然环境对中华一统的影响 64

第三节 中国人体质的区域差异 65

一、南矮北高·南瘦北胖 66

二、容貌的南北差异 67

三、Gm血型的南北差异 68

第四节 社会环境背景 73

一、北方战事较多 73

二、首都主要建在北方 78

三、东南一带经济比较发达 80

第五节 汉民族性格的地域差异 84

第四章 语言、文学和艺术的区域差异 88

第一节 语言的区域差异 88

一、简约的汉语 88

二、南繁北齐——汉语方言区分布特征 92

三、北京语音——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 95

四、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域分布 97

第二节 色彩观 99

一、尚黄 100

二、尚红 101

三、少数民族色彩观 103

第三节 南北文风的主要差异 105

第四节 国画的意境美和画风的南北差异 107

一、国画的意境美 107

二、南北画风的主要差异 109

第五章 戏曲的分布与地域性 111

第一节 剧种的层次和分布 111

一、京剧——中华戏剧文化的代表 111

二、多层次的剧种及其分布 113

第二节 剧种纷繁的背景 115

第三节 戏曲的地域性 119

一、南柔北刚 119

二、委婉缠绵的越剧 122

三、幽默灵巧的川剧 123

四、二人转的文化背景 124

五、秦腔大声吼起来 126

第四节 戏曲文化的统一性 127

第六章 人才地理特征 130

第一节 状元的分布及其背景 130

一、状元的地域分布 131

二、自然和社会背景 134

三、政治和考试制度背景 135

第二节 苏州状元和绍兴师爷 138

一、苏州状元 138

二、绍兴师爷 139

第三节 清代武状元分布特征 141

第四节 教授的分布及其迁移 143

一、分布和迁移的特征 143

二、北京教授的籍贯地 147

第七章 饮食文化和饮食的区域差异 150

第一节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151

一、美味适口 151

二、营养生态 153

三、会餐分食 154

四、热闹劝酒 156

五、经营管理 157

第二节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 158

第三节 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160

一、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 160

二、南细北粗——饮食的社会环境烙印 162

三、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164

第四节 四大菜系的特征与背景 165

第八章 建筑文化和建筑的南北差异 169

第一节 建筑文化的几个特点 169

一、群体性和伦理性 169

二、以南为正 171

三、色彩丰富 174

第二节 民居和街坊的南北差异 175

一、民居的南北差异 175

二、城市街坊格局的南北差异 176

第三节 宗教建筑分布的南北差异 177

一、南方多佛寺道观 177

二、北方多石窟寺 179

第四节 城市特色化 180

第五节 步行街和广场的文化品位 183

一、功能休闲化 183

二、景观文脉化 186

三、交通畅达化 188

四、形式多样化 189

第九章 园林文化和园林的地域差异 192

第一节 园林文化的几个特点 192

一、忌直求曲,巧于因借 192

二、建筑布局,依山傍水 194

三、题联挂匾,以文兴景 196

第二节 园林的南北差异 197

第三节 主题公园与区域文化 199

一、新兴的休闲娱乐实体 199

二、适应区域文化,选准特色主题 200

三、不断创新,提高文化品位 203

第四节 登高文化与登高景点 204

一、多层次的登高文化内涵 205

二、与西方登高文化的比较 206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登高景点 208

第五节 公墓园林化 209

一、继承传统丧葬文化的积极因素 210

二、扬弃传统丧葬文化的消极成分 211

三、吸纳西方丧葬文化的合理内核 214

第十章 北部区域文化 217

第一节 首都文化 217

一、首善之区与城市功能综合化 217

二、雅文化中心 220

三、东富西贵 221

四、四合院·大院·花园小区 223

第二节 燕赵文化 224

一、慷慨悲歌 224

二、近畿文化 226

第三节 关东文化 227

一、虎、实、乐的东北人 228

二、东北十大怪的背景 230

三、延边朝鲜族文化特征 231

第四节 内蒙古草原文化 234

第五节 三晋文化 237

一、古建之乡 238

二、晋商始末 239

第六节 齐鲁文化 244

一、儒学故乡 244

二、泰山岩岩 245

三、豪放热情 247

第七节 中原文化 249

一、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249

二、汉姓半数源河南 251

三、姓源密集的背景与姓氏资源的保护开发 255

四、中州区位与区域兴衰 258

第十一章 中部区域文化 261

第一节 吴越文化 261

一、文物之邦 261

二、温州文化与温州模式 265

第二节 上海海派文化 268

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移民城市 268

二、精明——上海人的性格特征 271

三、多元和开新——海派文化的精华 272

第三节 安徽文化·徽商纵横 275

第四节 江西文化·兴衰轨迹 278

第五节 两湖文化 282

一、缤纷芳菲 282

二、武多楚腔 284

第十二章 南部区域文化 286

第一节 岭南文化 286

一、南风北渐 286

二、广府文化 288

三、潮汕文化 290

四、客家文化 292

第二节 香港文化 295

一、文化辐射中心 295

二、国际性、商业性和法治性 296

三、文化互补 299

第三节 澳门文化 301

第四节 八桂文化 304

第五节 八闽文化 306

一、地域差异 306

二、外向的闽南文化 309

第六节 台湾文化 312

一、原住民的内部差异 312

二、中华文化是台湾的主体文化 314

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台湾文化 315

第十三章 西部区域文化 318

第一节 三秦文化 318

一、陕西十大怪 318

二、皇上两行埋 321

第二节 甘陇文化 323

第三节 宁夏回族文化 325

第四节 新疆文化 327

一、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地 327

二、南疆维吾尔族绿洲文化 330

三、北疆哈萨克族草原文化 335

第五节 巴蜀文化 336

第六节 黔贵文化 340

一、大山文化 340

二、多民族文化 341

三、华夏文化的主导地位 342

四、民谚与区域形象 344

第七节 滇云文化 345

一、云南十八怪 346

二、人类文化博物馆 350

第八节 藏文化 352

一、高原环境和藏传佛教 352

二、奇特的文化景观 354

三、文化的区域差异和文化兴藏 358

第十四章 文化与西部开发 362

第一节 西部开发的背景 362

一、西部的地域范围 362

二、西部开发的必要性 363

第二节 西部经济滞后的主要原因 365

一、山高路险,观念滞后 366

二、远离海洋,开放滞后 368

三、经济结构和价格政策的影响 368

第三节 西部的相对优势 369

一、自然资源·世纪工程 369

二、旅游资源 370

三、陆地边境资源 371

四、三线建设基础 373

第四节 有关西部开发的几个理论 374

一、后发效应和跨越式发展 374

二、雁行原理和趋同化理论 375

三、山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论 377

第五节 西部开发文化先行 379

参考文献 381

后记 386

表1-1 我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价(2003年) 10

第2-1 中美观念对比 42

表2-2 中日观念对比 47

表2-3 中国和美国的部分技术差距 51

表3-1 我国文化的南北差异要目 57

表3-2 我国分地区汉族身高 66

表3-3 我国男性容貌特征观察统计 68

表3-4 我国40个人群的Gm血型因子频率 69

表3-5 我国历史上战场地域分布 74

表3-6 我国历史上战场南北分布 76

表3-7 唐天宝初年(742年)军力部署 77

表3-8 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表(1978~2003年) 81

表3-9 我国百富籍贯地分布表(2002年) 83

表4-1 汉方言区人口简表(2002年) 92

表4-2 我国少数民族语系和语族(1998年) 98

表5-1 我国九大剧种专业剧团分布(1984年) 114

表5-2 采茶戏剧种分布 116

表5-3 花鼓戏剧种分布 117

表5-4 北方梆子剧种和剧团分布(1984年) 118

表5-5 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分布 118

表6-1 状元籍贯地表 133

表6-2 历代书院南北分布 135

表6-3 清代武状元籍贯地分布 142

表6-4 教授籍贯地和工作地分布 143

表6-5 在省外工作的教授比重 146

表6-6 北京市教授籍贯地分布 149

表6-7 北京市教授分年龄组籍贯地分布 149

表7-1 满汉全席“四八珍” 153

表7-2 中餐和西餐饮食文化比较 158

表7-3 北方主要面食品名 161

表7-4 菜系与文艺风格对应关系 168

表8-1 我国城市住宅日照间距的南北差异 173

表8-2 道教名山分布 179

表9-1 南北园林比较 198

表10-1 东北十大怪的背景 231

表10-2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九镇兵力部署 240

表10-3 我国100大姓发源地分布 252

表10-4 发源地在河南境内的大姓 253

表10-5 发源地在河南和兄弟省内的大姓 254

表10-6 台湾和福建10大姓比较 257

表11-1 苏浙沪人才统计表 264

表11-2 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人口籍贯地 269

表11-3 1936年上海华界人口籍贯地 269

表11-4 重要发明在上海的传播 274

表11-5 《全唐诗》作者籍贯地变化 279

表12-1 海外使用汉方言人数 311

表12-2 台湾原住民分布表 313

表13-1 陕西十大怪与环境 319

表13-2 甘肃省石窟分布 324

表13-3 新疆出土人种类别 329

表13-4 抗战时期内迁贵州的高等院校 343

表13-5 云南十八怪简表 346

表14-1 东部三区在全国的地位(2002年) 363

表14-2 福建省与甘肃省国民生产总值比较 365

表14-3 全国10万人口以上民族大专教育程度人口比重 367

图1 文化结构与潜在价值图 7

图2 马斯洛夫需求层次和中华文化对应图 11

图3 区域形象设计图 17

图4 南北分界图 58

图5 我国40个人群Gm血型聚类树状分析简图 72

图6 我国百富籍贯地分布图(2002年) 84

图7 汉方言分区图 93

图8 南宋至清状元分布图 132

图9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籍贯分布图(1987年) 146

图10 广东省方言分布图 289

图11 福建省方言分布图 308

图12 西部大开发范围图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