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学源流 2
(二)中医特点 3
阴阳 3
五行 4
(三)脏象 6
五脏 6
六腑 7
奇恒之腑 8
脏腑关系 8
(四)气、血、精、津液 9
精 9
气 9
血 10
津液 10
神 11
气血关系 11
气津液关系 11
精气神关系 11
(五)经络 12
经络概论 12
十二经脉 12
奇经八脉 15
(六)体质 16
(七)病因 17
六淫 17
疠气 17
七情内伤 18
饮食劳逸 18
病理产物 18
其他病因 19
(八)病机 19
发病 19
基本病机 19
内生五邪 21
疾病传变 21
(九)养生与防治 22
预防 22
治则 22
(十)四诊 23
望诊 23
闻诊 28
问诊 28
切脉 29
(十一)八纲辨证 31
(十二)病因辨证 33
(十三)气血津液辨证 35
气血辨证 35
津液辨证 36
(十四)脏腑辨证 37
肝胆辨证 37
心小肠辨证 38
脾胃辨证 40
肺大肠辨证 42
肾膀胱辨证 44
脏腑兼证辨证 46
(十五)其他辨证方法 48
六经辨证 48
卫气营血辨证 49
三焦辨证 49
(一)解表类 52
(二)清热类 54
(三)泻下类 59
(四)祛风除湿类 60
(五)化湿类 63
(六)利水渗湿类 64
(七)温里类 66
(八)理气类 67
(九)消食类 69
(十)驱虫类 70
(十一)止血类 70
(十二)活血化瘀类 72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类 75
(十四)安神类 77
(十五)平肝息风类 78
(十六)开窍类 79
(十七)补虚类 80
(十八)收敛类 84
(十九)涌吐类 86
(二十)其他 87
(一)解表剂 90
(二)泻下剂 93
(三)和解剂 94
(四)清热剂 95
(五)祛暑剂 98
(六)温里剂 98
(七)表里双解剂 100
(八)补益剂 101
(九)安神剂 104
(十)开窍剂 105
(十一)固涩剂 105
(十二)理气剂 107
(十三)理血剂 109
(十四)治风剂 111
(十五)治燥剂 113
(十六)祛湿剂 114
(十七)祛痰剂 117
(十八)消导剂 119
(十九)驱虫剂 120
(二十)涌吐剂 121
(二十一)痈疡剂 121
感冒 126
咳嗽 127
肺痈 129
哮证 130
喘证 132
肺痨 135
肺胀 136
痰饮 138
湿阻 140
肺痿 141
心悸 141
胸痹心痛 144
不寐 145
汗证 147
血证 148
痴呆 153
厥证 154
痫病 155
癫狂 157
胃痛 159
痞满 161
呕吐 162
呃逆 164
噎膈 165
腹痛 166
泄泻 168
痢疾 169
便秘 170
胁痛 172
黄疸 173
积聚 175
臌胀 176
头痛 178
眩晕 180
中风 181
郁病 183
瘿病 184
痉病 185
颤震 187
水肿 188
淋证 189
癃闭 192
消渴 193
腰痛 194
关格 196
遗精 197
虚劳 198
内伤发热 201
疟疾 202
痹病 204
痿病 205
肥胖 206
癌症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