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理论 从柏拉图到现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拉曼·塞尔登(Raman Selden)编;刘象愚,陈永国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301042310
  • 页数:558 页
图书介绍:

译序 1

原序 1

第一编 再现 1

第一章 想像性再现 3

(A)柏拉图 7

(B)普罗提诺 13

(C)C.W.F.冯·施莱格尔 15

(D)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18

(E)玻西·珀舍·雪莱 22

(F)W.B.叶芝 24

(G)R.G.科林伍德 29

(H)华莱士·史蒂文斯 30

第二章 模仿与现实主义 34

(A)亚里士多德 39

(B)爱弥尔·左拉 45

(C)埃里希·奥尔巴赫 50

(D)乔治·卢卡契 52

(E)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59

(F)阿兰·罗伯-格里耶 66

(G)罗兰·巴尔特 69

第三章 自然与真理 71

(A)约翰·德莱顿 75

(B)亚历山大·蒲柏 78

(C)威廉·华兹华斯 80

(D)塞缪尔·约翰生 82

(E)威廉·布莱克 84

第四章 语言与再现 87

(A)本·琼生 92

(B)弗朗西斯·培根 94

(C)托马斯·斯普莱特 98

(D)约翰·洛克 99

(E)恩斯特·卡西尔 104

(F)费迪南·德·索绪尔 107

(G)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109

(H)J·L·奥斯丁 113

第二编 主体性 117

第一章 巧智、判断力、幻想与想像 119

(A)托马斯·霍布斯 124

(B)约瑟夫·艾狄生 128

(C)亚历山大·蒲柏 134

(D)亚历山大·杰拉德 135

(E)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137

(F)T·E·休姆 141

(G)I·A·理查兹 142

第二章 天才:自然/艺术 146

(A)朗吉弩斯 149

(B)约瑟夫·艾狄生 151

(C)亚历山大·蒲柏 154

(D)爱德华·杨格 155

(E)威廉·赫兹列特 158

第三章 情感论 161

(A)朗吉弩斯 165

(B)约翰·丹尼斯 167

(C)约瑟夫·沃顿 170

(D)威廉·华兹华斯 172

(E)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175

(F)I.A.理查兹 179

第四章 主体批评与读者反应批评 183

(A)亚里士多德 188

(B)约翰·德莱顿 189

(C)勒内·拉潘 190

(D)G.E·莱辛 191

(E)I.A.理查兹 193

(F)威廉·燕卜逊 193

(G)列奥·施皮策 195

(H)乔治·普莱 198

(I)小E.D·赫施 200

(J)汉斯·罗伯特·姚斯 203

(K)保罗·利科 209

(L)沃尔夫冈·伊塞尔 211

(M)诺曼·霍兰德 214

(N)戴维·布莱契 216

第五章 无意识过程 218

(A)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222

(B)卡尔·荣格 223

(C)莫德·鲍德金 228

(D)厄内斯特·琼斯 231

(E)雅克·拉康 233

(F)朱丽娅·克里斯蒂娃 235

第三编 形式、体系与结构 239

第一章 审美之维 241

(A)伊曼努埃尔·康德 245

(B)沃尔特·佩特 246

(C)卡尔·尤里·于斯曼 248

(D)奥斯卡·王尔德 250

(E)本涅狄托·克罗齐 252

(F)A.C.布拉德雷 255

(G)克莱夫·贝尔 258

(H)简·穆卡洛夫斯基 260

(I)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263

第二章 统一性与文学性 267

(A)亚里士多德 271

(B)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273

(C)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 274

(D)T.E.休姆 277

(E)约翰·克洛·兰塞姆 279

(F)爱伦·泰特 283

(G)克林思·布鲁克斯 285

(H)马克·肖勒尔 286

第三章 含混与多义性 288

(A)但丁 292

(B)米哈依尔·巴赫金 293

(C)威廉·燕卜逊 295

(D)克林思·布鲁克斯 297

(E)罗兰·巴尔特 299

第四章 非个人化与作者之“死” 303

(A)约翰·济慈 306

(B)埃兹拉·庞德 308

(C)T.S.艾略特 311

(D)W.K.韦姆塞特 315

(E)苏珊·朗格 318

(F)罗兰·巴尔特 320

第五章 修辞:风格与视点 323

(A)西塞罗 327

(B)(乔治)·普顿汉姆 329

(C)埃里希·奥尔巴赫 331

(D)理查·欧曼 335

(E)亨利·詹姆斯 338

(F)韦恩·布思 340

第六章 结构与体系 346

(A)柏拉图 350

(B)亚里士多德 352

(C)费迪南·德·索绪尔 353

(D)弗拉基米尔·普洛普 356

(E)诺思罗普·弗莱 358

(F)A.J.格雷马斯 362

(G)杰拉尔·热奈特 367

(H)罗曼·雅可布森 369

(I)戴维·洛奇 374

(J)乔纳森·卡勒 377

第七章 结构与不确定性 382

(A)弗里德里希·尼采 386

(B)雅克·德里达 387

(C)保罗·德·曼 393

(D)杰弗雷·H·哈特曼 397

(E)芭芭拉·约翰逊 400

第四编 历史与社会 405

第一章 传统与互文性 407

(A)T.S.艾略特 411

(B)E.R.库尔提乌斯 413

(C)雷蒙·威廉斯 418

(D)哈罗德·布鲁姆 420

(E)朱丽娅·克里斯蒂娃 422

第二章 历史 424

(A)H.A.泰纳 429

(B)阿瑟·O·洛夫乔依 432

(C)E.M.W.蒂利亚德 434

(D)雷蒙·威廉斯 437

(E)吕西安·戈德曼 440

(F)米歇尔·福柯 443

(G)克劳迪奥·纪延 445

第三章 社会 447

(A)约翰·丹尼斯 450

(B)卡尔·马克思 452

(C)瓦尔特·本雅明 453

(D)麦尔科姆·布拉德伯里 458

第四章 意识形态 461

(A)威廉·布莱克 464

(B)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464

(C)路易·阿尔都塞 466

(D)皮埃尔·马舍雷 470

(E)特里·伊格尔顿 473

第五编 道德、阶级与性别 477

第一章 道德论 481

(A)柏拉图 485

(B)菲利普·锡德尼爵士 487

(C)塞缪尔·约翰生 491

(D)P.B.雪莱 493

(E)约翰·罗斯金 495

(F)A.A.日丹诺夫 497

(G)戴维·霍尔布鲁克 498

第二章 文学与“人生” 500

(A)马修·阿诺德 505

(B)亨利·詹姆斯 513

(C)D.H.劳伦斯 517

(D)F.R.利维斯 522

(E)莱昂内尔·特里林 529

第三章 阶级与性别 532

(A)理查德·霍加特 536

(B)雷蒙·威廉斯 539

(C)弗朗西斯·马尔赫恩 543

(D)弗吉尼娅·沃尔夫 544

(E)西蒙·德·波伏瓦 546

(F)伊莱娜·肖沃尔特 550

(G)埃莱娜·西苏 554

后记 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