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考据学的定义 1
第二节 我国的传统考据方法 5
第三节 传统考据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6
第一章 归纳法 7
第一节 概说 7
第二节 一般归纳法 9
第三节 结论措词的多样性 12
第四节 先归纳后演绎的方法 16
第五节 从“归纳——演绎”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20
第六节 二重证据归纳法 28
第七节 分歧归纳法与对立面归纳法 32
第八节 以史实为对象的“层次性归纳法” 35
第九节 以传说为对象的“层次性归纳法” 38
第十节 以“史实——传说”为对象的“层次性归纳法” 42
第十一节 “二重证据归纳法”与“层次性归纳法”的结合 46
小结 52
第二章 内外线结合法 55
第一节 概说 55
第二节 古籍来源复杂混乱的原因 57
第三节 内外线结合——肯定性判断 60
第四节 内外线结合——否定性判断 62
第五节 使用内外线的困难 65
第六节 线索间的矛盾与“假设——求证” 70
第七节 线索的不确定性与“假设——求证” 74
第八节 “二重证据”与“内外线结合法” 77
第九节 “人格观念”与“内外线结合法” 80
第十节 关于内线的两个问题 85
小结 89
第三章 处理史料间矛盾的方法 91
第一节 概说 91
第二节 以经为断 92
第三节 以正史为断 96
第四节 以圣为断 101
第五节 以贤为断 104
第六节 以旁证为断 107
第七节 现代学者对“古老的四断”的否定 111
第八节 用“假设”消除矛盾 115
第九节 以实物为断 119
第十节 以实物为断(续) 122
第十一节 “以实物为断”与“假设——求证”的结合 124
第十二节 以无讳为断 127
第十三节 以风气为断 131
小结 137
第四章 揭穿四讳法 140
第一节 概说 140
第二节 “为尊者讳”的“隐”与“显” 143
第三节 “为贤者讳”的不平衡性 147
第四节 “为亲者讳”的“隐”与“显” 148
第五节 “为本国讳”的不平衡性 149
第六节 揭穿儒经中“四讳”的方法 151
第七节 揭穿正史中“四讳”的方法 153
第八节 “二重证据法”与“揭穿四讳法” 157
第九节 胡适对“四讳”的批判 160
第十节 “四讳”与“假设 求证” 162
第十一节 胡适对“四讳”派生物的批判 164
第十二节 用“真考据”揭穿“假考据” 167
第十三节 揭穿谥恶的考据 169
小结 172
结论 175
附录 国学五大师述评 178
(一)王国维,热爱“国学”的“摘星手” 179
(二)鲁迅,“根于爱”的大作家 184
(三)胡适,自相矛盾的爱国者 189
(四)冯友兰,“新儒家”的先驱 194
(五)郭沫若,人民本位的史学家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