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1.1 建筑业的能源和资源消耗 1
1.1.2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1
1.1.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混凝土工业大有可为 2
1.2 混凝土的循环利用与再生 3
1.2.1 混凝土结构的生命周期与延续 3
1.2.2 废混凝土 3
1.2.3 再生混凝土 4
1.3 国内外再生混凝土技术发展概述 5
1.3.1 国外再生混凝土技术发展概述 5
1.3.2 国内再生混凝土技术发展概述 6
1.4 再生混凝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今后发展趋势预测 7
1.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7
1.4.2 发展趋势预测 7
1.5 本书的主要内容 8
参考文献 8
第2章 废混凝土与再生集料 10
2.1 废混凝土的来源与分类 10
2.1.1 废混凝土的来源 10
2.1.2 废混凝土的分类与回收标准 11
2.1.3 废混凝土的再生模式 12
2.2 废混凝土破碎与再生集料加工工艺 12
2.2.1 国外破碎工艺 12
2.2.2 国内破碎工艺 15
2.2.3 破碎设备 17
2.3 再生粗集料的基本性能 19
2.3.1 单一来源再生粗集料 19
2.3.2 不同来源再生粗集料 23
2.4 再生粗集料的分级与检验 24
2.4.1 再生粗集料的分级研究 24
2.4.2 再生粗集料的检验方法 26
2.5 再生粗集料的强化与预处理 27
2.6 再生细集料的基本性能、分级与检验 28
2.6.1 再生细集料的基本性能 28
2.6.2 再生细集料的分级与检验 29
2.7 小结 30
参考文献 30
第3章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
3.1 原材料 32
3.1.1 胶凝材料 32
3.1.2 再生集料 33
3.1.3 掺合料 33
3.1.4 化学外加剂 33
3.2 基于性能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34
3.2.1 基于抗压强度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34
3.2.2 基于耐久性能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38
3.2.3 基于其他性能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39
3.3 计算机在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40
3.3.1 专家系统的应用 40
3.3.2 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 40
3.3.3 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应用 40
3.4 小结 41
参考文献 41
第4章 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与破坏特征 43
4.1 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43
4.1.1 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组成 43
4.1.2 再生混凝土的界面特点 44
4.1.3 再生混凝土的界面强化 45
4.2 再生混凝土的破坏特征 46
4.2.1 再生混凝土的受压破坏过程与特征 46
4.2.2 再生混凝土的受拉破坏过程与特征 47
4.3 再生混凝土的损伤 49
4.3.1 再生混凝土的初始损伤 49
4.3.2 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 50
4.4 小结 50
参考文献 51
第5章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52
5.1 抗压性能 52
5.1.1 立方体抗压强度 52
5.1.2 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 57
5.2 抗拉性能 60
5.2.1 抗拉强度 60
5.2.2 单轴受拉应力-应变关系 61
5.3 抗折性能 62
5.3.1 抗折强度 62
5.3.2 再生混凝土断裂力学参数 63
5.4 不同来源再生粗集料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64
5.4.1 不同来源再生粗集料对再生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 64
5.4.2 不同来源再生粗集料对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71
5.4.3 不同来源再生粗集料对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 72
5.5 力学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 73
5.5.1 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棱柱体抗压强度 74
5.5.2 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 74
5.5.3 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 75
5.5.4 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 75
5.6 回弹法检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 76
5.6.1 再生混凝土的无损检测 76
5.6.2 再生混凝土专用回弹曲线 78
5.7 小结 78
参考文献 79
第6章 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 82
6.1 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82
6.2 再生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83
6.3 再生混凝土的徐变 84
6.4 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85
6.4.1 再生混凝土的抗水、气渗透性能 85
6.4.2 再生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85
6.5 再生混凝土的耐磨性能 86
6.6 再生混凝土中的碱集料反应 86
6.7 再生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 87
6.8 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87
6.8.1 试验研究 88
6.8.2 碳化模型 94
6.9 再生混凝土的高温性能 95
6.9.1 高温试验现象 95
6.9.2 高温后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95
6.9.3 高温后抗折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97
6.10 小结 99
6.10.1 耐久性机理 99
6.10.2 模型建立 99
6.10.3 改善措施 100
6.10.4 试验方法 100
6.10.5 试验设计 100
参考文献 100
第7章 再生混凝土构件的基本性能 106
7.1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共同工作 106
7.1.1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性能 106
7.1.2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之间共同工作的基础 109
7.2 再生混凝土梁 109
7.2.1 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 109
7.2.2 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 115
7.2.3 再生混凝土梁的可靠度分析 121
7.3 再生混凝土柱 127
7.3.1 试验概况 127
7.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127
7.3.3 再生混凝土柱的可靠度分析 131
7.4 小结 139
参考文献 139
第8章 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 142
8.1 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 142
8.1.1 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 142
8.1.2 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剪分析 146
8.1.3 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小结 147
8.2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 147
8.2.1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148
8.2.2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可靠度分析 151
8.2.3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 152
8.3 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展望 152
8.3.1 组合结构概述 152
8.3.2 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 153
8.3.3 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153
8.3.4 约束再生混凝土柱 153
8.4 小结 154
参考文献 155
第9章 再生混凝土的应用与示范 156
9.1 再生混凝土墙体 156
9.1.1 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 156
9.1.2 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 159
9.1.3 再生混凝土条板 161
9.2 再生混凝土道路 162
9.2.1 再生混凝土道路基层 162
9.2.2 再生混凝土道路面层 164
9.3 再生混凝土基础 166
9.3.1 一般基础 166
9.3.2 再生混凝土桩 166
9.3.3 再生混凝土基础的环境分析 167
9.4 再生混凝土的预拌和预制 168
9.4.1 再生混凝土的预拌 168
9.4.2 再生混凝土的预制 168
9.5 小结 168
参考文献 169
第10章 再生混凝土的效益分析与管理政策 170
10.1 效益分析 170
10.1.1 经济效益分析 170
10.1.2 环境综合效益 171
10.2 管理政策 173
10.2.1 再生混凝土产业链 174
10.2.2 再生混凝土的政策管理 177
10.3 计算机技术在再生混凝土生产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178
10.4 小结 180
参考文献 180
第11章 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 181
11.1 废混凝土的回收 181
11.2 再生集料的加工生产 181
11.2.1 再生集料的加工与分类 181
11.2.2 再生粗集料的质量指标 182
11.2.3 再生粗集料的试验方法 182
11.2.4 再生粗集料的检验规则 183
11.2.5 再生粗集料的生产与管理 183
11.2.6 再生细集料的应用 184
11.3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184
11.3.1 一般规定 184
11.3.2 性能指标 185
11.4 再生混凝土的制备及质量检验 187
11.4.1 配合比设计方法 187
11.4.2 制备和运输 187
11.4.3 浇筑和成型 188
11.4.4 养护 189
11.4.5 质量检验 189
11.5 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设计建议 189
11.5.1 空心砌块的基本要求 189
11.5.2 砌块砌体设计的基本规定 191
11.6 再生混凝土道路设计建议 191
11.6.1 路面设计的基本规定 191
11.6.2 路面的基本构造要求 192
11.6.3 路面施工与质量检验 192
11.6.4 垫层与基层 192
11.7 再生混凝土构件设计建议 192
11.7.1 构件的一般规定 192
11.7.2 承载力极限状态 193
11.7.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94
11.8 小结 194
参考文献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