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
高速铁路的速度规定 1
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 1
速度快、旅行时间短 1
行车密度高、运量大 2
高速列车乘坐舒适性好 2
土地占用面积小 2
能耗低 2
环境污染小 3
外部运输成本低 3
列车运行正点率高 4
安全可靠 4
不受气候影响,全天候运行 4
经济效益好 5
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5
我国修建客运专线的意义 8
修建客运专线便于提升客运服务质量 8
修建客运专线适合我国的国情 8
修建客运专线有利于促进我国铁路装备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9
我国客运专线网的建设规划 10
国内客运专线总体规划 10
几条客运专线基本情况 10
第2章 客运专线运营管理体制 15
世界高速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 15
法国TGV模式 15
德国ICE模式 17
英国APT模式 18
日本新干线模式 19
我国客运专线的运营管理模式 21
我国客运专线采用的建设模式 21
我国客运专线修建原则 22
客运专线与既有线的分工方案 22
客运专线的速度目标值 24
列车运行时间参数 25
第3章 客运专线客运需求分析及客流组织 26
客运专线客运需求分析 26
旅客运输市场需求分析 26
客运专线客流特点 31
国外高速铁路客流组织 34
日本高速铁路客流组织 34
法国高速铁路客流组织 35
德国高速铁路客流组织 35
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设计及优化 36
国外列车开行方案的特点 36
客流预测与列车开行方案设计一体化 38
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 39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编制 41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的特点分析 41
国外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42
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47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结构优化设计 48
客运专线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 53
客运专线联合运输的概念 53
综合换乘枢纽建设 53
客运专线联合运输组织方案 54
客运专线联合运输的票制 54
联合运输体系中的信息 55
第4章 客运专线动车组与乘务员运用 57
动车组与乘务员运用的意义 57
动车组运用 57
动车组的运用与管理特点 57
客运专线动车组的运用方案 61
动车组运用计划的编制 62
乘务员运用 66
乘务运用计划的基本概念 66
乘务运用计划的编制 67
乘务计划的计算机编制 72
第5章 客运专线通过能力计算 74
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 74
客运专线通过能力利用的特点 75
客运专线通过能力计算的方法 76
客运专线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综述 76
计算客运专线区间通过能力的统计分析法 77
计算机模拟法 86
第6章 客运专线日常运输组织 87
客运专线行车组织的特点 87
高速度 87
高密度 87
高正点率 87
高中混行条件下的行车组织 88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干扰分析 88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的特点 89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的基本方式 90
客运专线调度指挥系统 90
客运专线调度指挥系统的类型 90
客运专线调度指挥组织原则 91
客运专线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 91
客运专线综合维修 96
综合维修天窗及综合维修体系 96
综合维修调度系统 96
第7章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系统 98
高速铁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98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系统的特点 100
国内外现状 101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系统的构成 101
高速铁路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102
高速铁路风险评估系统 105
高速铁路应急救援系统 108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系统技术标准体系 109
高速铁路安全管理 109
铁路运输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109
铁路运输业安全管理探讨 111
将ISD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在铁路运输业的几点理由 111
建立ISO质量管理体系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111
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112
第8章 高速铁路的外部性及社会成本 114
外部性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114
外部性的含义 114
外部性产生的原因 116
交通运输外部性的主要构成 116
交通运输外部成本的估算与比较 117
高速铁路的社会成本 120
第9章 高速铁路的技术设备 122
高速铁路的线路 122
概述 122
线路的平面与纵断面 122
路基与桥梁 124
轨道 125
轨道技术检测与维修管理 127
高速铁路的牵引动力 129
概述 129
受电弓与传动装置 131
动力车车体及走行部 132
制动技术 133
高速铁路的车辆 134
概述 134
车体和车内设施 135
转向架 136
牵引缓冲装置 139
摆式车体列车 140
高速铁路的信号与控制系统 143
概述 143
行车指挥自动化 146
列车运行自动化 146
高速铁路的通信系统 149
概述 149
高速铁路的通信特点 149
国外通信系统 150
第10章 客运专线信息系统 155
概述 155
客运专线信息系统体系框架 155
系统体系结构 155
系统功能结构 155
系统设备及网络构成 156
综合调度系统 157
客运专线综合调度系统的特点 157
客运专线调度系统的建设目标 158
客运专线综合调度系统的建设原则 158
综合调度系统体系框架 159
系统总体功能要求及功能构成 163
综合调度系统设备总体构成 173
与既有调度系统的结合 175
客票售检系统 175
客运专线客运营销及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175
体系结构 175
系统总体功能构成 176
系统设备总体构成 176
行车安全监控保障子系统 177
行车安全监控保障子系统设计原则 177
行车安全监控保障子系统的构成 178
系统功能 179
行车安全监控保障子系统网络结构 180
综合信息共享与处理平台系统 181
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183
网络及信息安全 183
其他措施 183
第11章 轮轨技术与磁浮技术的比较 185
磁悬浮技术概述 185
磁悬浮列车原理及分类 185
磁悬浮列车的特点 186
磁悬浮列车的发展与现状 186
轮轨技术和磁浮技术适应性比较分析 186
与既有铁路技术的兼容性 186
与既有运输设备的衔接 187
对地质、地形、天气的要求 187
轮轨技术和磁浮技术的技术经济特征比较分析 188
速度 188
节能性 188
最初投资及成本计算 189
土地使用量 190
轮轨技术和磁浮技术控制模式比较分析 190
列车定位和测速 191
车地间的信息传输 191
列车追踪间隔控制及速度防护 192
轮轨技术和磁浮技术动力系统比较分析 193
轮轨技术的动力系统 193
磁浮技术的动力系统 193
轮轨技术和磁浮技术制动系统比较分析 195
轮轨技术的制动系统 195
磁浮技术的制动系统 195
制动效果比较 196
制动与舒适性 196
轮轨技术和磁浮技术运行组织模式比较分析 196
运营管理经验及技术成熟度 196
高速轮轨运输组织模式 197
磁悬浮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 198
列车开行方案的确定 198
运行图编制方法 199
轮轨技术和磁浮技术维护比较分析 199
高速轮轨的维护 199
磁浮技术的维护 201
安全性、舒适性及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分析 201
安全性 201
舒适性 202
对环境的影响 202
轮轨技术和磁浮技术发展前景比较分析 203
上海磁悬浮示范线概况 205
立项背景 205
工程简介 205
速度目标值 206
运输能力 206
线路设计 206
安全设施 207
参考文献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