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学“明德”的精神内涵 1
一、明中庸之道 3
(一)众人对“中庸”之意的理解 3
(二)李贽对“中庸”之意的理解 4
(三)对李贽中庸观的评价 5
二、明真正人伦 7
(一)儒家人文教育的宗旨 7
(二)李贽的人伦情结 7
(三)提出“人是是非之人”的战斗口号 9
(四)圣人爱子之道 11
(五)孝为百行之先,事君礼国乃“孝之大者” 12
(六)要明什么是真正人伦 14
三、明人之自然人性和教育在改变人性中的作用 16
(一)李贽自然人性论的形成 17
(二)李贽自然人性论的内涵 25
(三)教育在改变人性中的作用 36
四、明治国安民之术 43
(一)主张因时用术,实行至人之治 44
(二)庶、富、教,万古经纶 46
五、明任、选、养人才之道 47
(一)圣人无弃人,凡有益于世者皆可取 47
(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8
(三)批评用人唯亲,主张选贤与能 50
(四)失言不失人,不拘一格、不拘礼法地从狂狷之士中选拔优秀人才 51
六、明法纪的重要性 56
(一)讲求法度,按章办事 56
(二)制定并完善戒约 58
(三)增强法律意识,明鉴官员,严明赏罚,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9
七、明历史发展规律 61
(一)批判复古思想,提倡创新进取 61
(二)一文一质,一治一乱 62
(三)按民情民欲来确定礼的标准,实行德礼政治 63
八、明鬼神之为德 64
(一)李贽和孔子一样都信有鬼神 65
(二)鬼神的存在有助于道德的保持和进步 67
(三)敬鬼神的关键在于勤于务民 68
九、明因果报应律 70
(一)天道好还,因果报应 70
(二)对不信果报之人的回答 72
(三)因果报应有助于修养道德、改善社会风气 74
(四)善恶一念之间 77
第二章 “明德为本”的教育主张 79
一、“明德为本”教育主张的提出 81
二、明德、修身与亲民、明明德 82
三、李贽对假道学的批判:明德需要乃至一辈子的工夫 84
第三章 大学明德教育的培养目标 87
一、士贵为己,务自适 87
二、出世或入世,无可无不可 88
三、李贽明德教育的培养目标 89
第四章 大学明德教育的功能 91
一、外部功能 91
(一)政治功能 92
(二)经济功能 93
(三)文化功能 94
二、内部功能 106
(一)智育功能、仁育功能和勇育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106
(二)智谋之士胜于正直之士 108
(三)君子素其位而行 109
(四)识、才、胆与智、仁、勇 111
第五章 大学明德教育和学习的态度 113
一、明德教育和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 113
(一)“毋意” 114
(二)“毋必” 116
(三)“毋固” 116
(四)“毋我” 117
二、培养明德教育和学习的态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19
(一)淡泊明志与奢侈求利,自古就是两途 119
(二)学习、做人、做事要好实名,不慕虚名 120
(三)“四勿”的关键在于“知礼”,而“知礼”在于自知和知人 123
第六章 大学明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126
一、明德教育的教育原则与方法 126
(一)在家修持 126
(二)随时处方 128
(三)染丝 129
(四)以人治人 131
(五)德行合一 132
(六)至诚 133
(七)游艺 135
(八)善问善答 136
(九)直信本心 136
(十)礼乐教化 138
二、明德教育的学习原则与方法 139
(一)学而不厌、持之以恒(终身学习) 140
(二)做官与学习相统一(“仕”与“学”相统一) 142
(三)阶段性学习 143
(四)湔磨刷涤(精一) 144
(五)善取诸人(博采众长) 145
(六)好察迩言(向群众学习,或从群众中来) 146
(七)舍己从人(无人无己) 151
(八)讲论和听人讲论 152
(九)读经 153
(十)知行相须,言行一致 155
(十一)正反典型,好坏为师 157
(十二)学贵疑思 159
第七章 大学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162
一、人伦道德关系 162
(一)关于夫妇之道的论述 163
(二)关于父子之道和兄弟之道的论述 166
(三)关于师友之道的论述 169
(四)关于君臣之道的论述 177
二、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189
(一)创作须真,来不得半点虚假 189
(二)体裁、格式要随时应变,不拘一格 192
(三)作文说话要正反相济,详略得当 194
(四)文学创作要日积月累,积久成帙 194
结语 196
后记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