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韦政通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6781188
  • 页数:10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台湾著名学者韦政通的代表作。原由台湾水牛出版社出版,为加强海峡两岸学术思想交流,经作者同意由我社出版简体字本。作者研究中国思想史数十年,颇多心得,为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作者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写作,才完成了这部文笔生动活泼、见解独创的专著。全书在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孔子以前的文化与思想以后分为四篇,即甲篇子学时代——思想的多元发展(孔子——淮南子),乙篇儒学的制度化与玄学的兴起(董仲舒——范缜),丙篇佛学时代(初入——慧能),丁篇儒学的复兴(韩愈——戴震)。每篇以数位代表人物勾勒出该时代的思想文化面貌,使一般读者容易掌握。我社引进该书的目的,也在于能让一般读者更轻松地了解中国思想史的概貌,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丙篇 佛学时代 493

初入——慧能 493

第二十一章 佛教的兴起 493

一 佛教初入 494

二 兴起的外在原因 495

三 般若学与玄学 498

四 道安 507

五 慧远 510

第二十二章 僧肇 516

一 对般若三派的批评 517

二 《物不迁论》 520

三 《不真空论》 523

四 《般若无知论》 526

第二十三章 竺道生 530

一 传承与开展 532

二 佛性问题 536

三 顿悟工夫 538

四 道生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541

第二十四章 智顗 546

一 思想的传承 548

二 思想的特征 550

三 判教论 554

四 三观、三谛 559

五 止观论 561

第二十五章 法藏 568

一 思想的传承 570

二 思想的特征 572

三 判教论 576

四 法界论 581

第二十六章 玄奘 592

一 思想的传承 594

二 思想的特征 596

三 唯识与唯识观 600

四 八识的探究 606

五 转识成智 612

第二十七章 慧能 619

一 禅宗的兴起及初期的演变 621

二 思想的特征 627

三 顿与渐 630

四 心与性 632

丁篇 儒学的复兴 639

韩愈——戴震 639

第二十八章 新儒学的背景及其先驱者 639

一 新儒学正名和它的思想特征 640

二 佛学时代的儒学 645

三 唐初的儒术 647

四 佛教与新儒学 650

五 韩愈 655

六 李翱 663

第二十九章 刘禹锡 671

一 天论思想的引发者:韩愈与柳宗元 672

二 天论与荀子 675

第三十章 李觏 680

一 历史背景与思想传承 681

二 思想特征 684

三 社会的乌托邦 686

四 礼论与荀子 689

五 玄学的解放 691

第三十一章 王安石 696

一 王安石与孔孟 698

二 思想特征 703

三 变法的思想根据 706

四 宇宙论 708

五 人性论 712

第三十二章 邵雍 721

一 思想传承 722

二 思想特征 723

三 思想方法 725

四 天人之学 727

五 历史观 729

第三十三章 周敦颐 732

一 《太极图说》与《通书》的关系 733

二 诚——形上的意义 737

三 人生问题 739

四 周敦颐与先秦儒学 744

第三十四章 张载 747

一 苦学的历程 749

二 气属形上抑形下之辨 752

三 天人合一论 756

四 心性论 759

五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763

六 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 766

第三十五章 程颢与程颐 772

一 明道和伊川的异同 774

二 明道的思想 778

三 伊川的思想 785

第三十六章 朱熹 798

一 朱熹与先秦儒学 801

二 朱熹与程颐 805

三 理气论 806

四 心性论 810

五 格物致知 814

第三十七章 陆九渊 821

一 思想史上的地位 822

二 象山与朱熹 824

三 发明本心 827

四 格物说 829

五 民本思想 831

第三十八章 陈亮与叶適 836

一 二人的关系与思想异同 838

二 陈亮的思想 840

三 叶適的思想 847

第三十九章 王守仁 854

一 阳明与白沙、象山 856

二 阳明与朱熹 860

三 知行问题 864

四 良知与致良知 867

第四十章 明末清初思想的变化及其新趋向 876

一 思想变化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876

二 明末清初思想的新趋向 881

第四十一章 黄宗羲 891

一 由智达德 892

二 民本思想的发皇 896

第四十二章 方以智 903

一 思想上的地位 905

二 思想的主要特征——重智 908

三 认识论 912

四 宇宙观 916

五 对中西文化的态度 919

第四十三章 顾炎武 923

一 尊理学黜心学 925

二 清学的开山者与理学的实践者 930

三 社会风气的诊断与改造 932

四 政治思想 934

第四十四章 王夫之 939

一 船山与横渠 940

二 气化的宇宙论 944

三 气化的人性论 948

四 历史思想 952

第四十五章 李颙 958

一 二曲其人 959

二 对宋明儒学的态度:整合朱、陆(王) 962

三 灵原、气质、善恶 965

四 独处的工夫 967

第四十六章 颜元 974

一 思想的特征:习、行、动 976

二 理学的反动 979

三 驳宋儒气质性恶说 982

第四十七章 戴震 987

一 东原与朱熹、荀子 989

二 血气、心知 994

三 理、欲 1000

后记 1008